您的位置:首页 > 小作家 > 正文

采撷归来谈收获 学思结合促提升

——灞桥区东城一小开展外出学习教师主题沙龙

  为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2023年暑假期间,东城一小教育集团组织23名骨干教师,分批前往苏州、无锡、北京等地培训学习。

分享收获 资源共享

  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为了进一步强化外出学习效果,发挥外出学习的辐射、引领作用,达到优质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东城一小组织了主题为“采撷归来谈收获,学思结合促提升”的外出学习教师主题沙龙。

  9月21日下午,外出学习教师主题沙龙(第一期)如约进行,全体语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学有所悟 交流分享

第一组

  李媛、李军红、何婷、成洁四位语文老师分别进行了《新课标执行下作业设计、实施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研修学习收获分享。

  李媛: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实施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孩子的负担,提高效率,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和运用,把教育目的落到实处。另外,把素养和评价列入目标行列,增加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的开发上增加过程和素养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李军红:本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反思。尤其是大单元教学课如何把单元内部关系、单元间的关系、单元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单元与训练学生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今后要不断探索、实践、总结。

  成洁:敬叹之余,更多是反思。作为一名时代变革中的教师,这次培训,我更加体会到自己的不足,需要不断提升,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让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发挥最有实效性的学习效果。苏州市教科院院长朱开群作了题为《一线教师的学科研究》的专题讲座。朱院长的讲座从“研究准备、研究特点、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四个方面对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开展学科研究作了全方位指导和引领。阐述了一线教师要注重行动研究、关注叙事研究、突出反思研究和强调教学研究的特点。还深入浅出地指导了论文写作的常用策略。

  何婷:朱院长广博的知识架构、专业详实的解析,使老师们如沐春风,深受启发。努力无止境,我们要借力专家的高位引领,结合自身的努力学习,认认真真做教研,齐心合力提质量。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在学科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争取有所突破。

第二组

  刘秋香、贾锦婷、潘花、赵月利、聂崇利五位语文老师分享《大概念教学融合思维可视化》研修学习收获分享。

  聂崇利:七月下旬,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苏州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大概念教学融合思维可视化》方面的培训。刘濯源教授分别从起源、历史变革、教育改革、思维导图的形式、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开学以来,我尝试着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学生明显思维清晰,有法可依,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享受到思维导图的快乐有趣。

  贾锦婷:通过此次培训,深刻体会到学会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是基础,能够将学科思维导图应用在教学中才是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学科思维导图去提高知识建构的品质、思维发展的效能,并逐渐使学科思维导图成为学生能够自主运用的学习工具,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刘秋香:这次的培训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并学会了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维,现阶段实践教学中已初见成效,当然,这次的培训也使我明白了我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以后还要不断学习。

  潘花:在“核心素养时代”及“教育4.0全球框架”场景下,教育正在发生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教学必将转型升级,这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期五天的全国中小学学科思维导图绘制与任务驱动式实操演练培训,我收获满满,不仅有理论的收获,更有实战的操作,让我的教育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赵月利:这次我们有幸聆听了曾受聘于华东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刘濯源研究员提出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他将思维可视化解释为“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把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的过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在大概念写景抒情诗赏析中的应用。

  史主任结合本次分享内容提出指导性建议:一是希望老师们加强学习,认真参考和学习《西安市小学学科作业设计指南》,深刻了解作业设计内涵、育人功能、设计原则等,科学有效设计学科作业。二是结合现阶段大单元设计教学实践研究,将思维导图有效引入大单元设计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曹校长总结讲话,希望老师们从“走出去”到“带回来”,一“去”一“来”间,充分发挥外出学习的最大效应,形成了“学习——感悟——分享——实践——创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真正达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今后,东城一小教育集团全体教师将因地制宜、学以致用,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课程课堂改革中,在一次次培训、学习中蜕变,在专业能力提升上精准发力。(撰稿:史小华 陈琏 党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