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不忘初心 爱心走访温暖人心
——渭南市瑞泉中学教师薛玉芳扶贫工作纪实
精准扶贫如一缕暖阳,温暖了心灵;教育帮扶似一泓清泉,滋润了心田;关爱行动若一座灯塔,指明了方向。在这场全国性的“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有太多的人积极响应,主动承担,将自己的热情汇入时代的洪流,薛玉芳老师就是这样的人。薛玉芳是瑞泉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但她认为在脱贫攻坚战中,每个人都应该有担当精神,于是主动承担起学校一名建档立卡学生的教育扶贫工作。
薛老师的教育扶贫工作开始于2018年秋季,帮扶对象是2021届1班宋诗雨同学。在帮扶孩子的路上,她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放下包袱,放飞梦想,积极上进,留下了奔忙的足迹,挥洒了辛勤的汗水。
宋诗雨同学家住临渭区崇凝镇宋家村一组,家中共有4口人,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在家务农,哥哥宋涛正在西南石油大学上学。两个孩子上学,各种开支较大,导致家庭贫困。
作为班主任兼化学老师,薛老师对宋诗雨扶智扶志,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帮扶中,她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理想信念,时常和她谈心交流。在多次的沟通中,薛老师发现诗雨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乖孩子。薛老师鼓励她用知识改变命运,并讲述了少年当自强不息、少年壮志不言愁等许多人生道理。诗雨受到薛老师的引导与鼓励,也下定决心考一个重点大学。箭的力量在弦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从此诗雨在学习上积极主动,遇到问题常常与同学积极探讨,下课之后经常到老师办公室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逐一化解,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成绩优异。
薛老师在扶智方面做的主要工作是时刻关注她的学习状况。她常抽出课余时间给诗雨同学解答化学学科上的疑问。并积极联系本班科任老师予以关怀照顾,随时解决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诗雨同学各个学科都能均衡发展。正是在全班所有科任老师的努力下,诗雨同学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从目前的状态看,考上一个一本重点大学不存在问题,这也是薛老师和其他老师们最欣慰的地方。
关注宋诗雨的生活状态也是薛老师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薛老师细心地将国家高中阶段的资助政策讲给宋诗雨的母亲听: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平均标准为2000元/生.年,其中:特困生为2500元/生.年、贫困生为1500元/生.年,诗雨可以享受每年2500元的生活补助,此外还享受学校一学期生活费补助200元,免学费800元,免住宿费450元等。薛老师总是叮嘱诗雨平时生活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她,她也会及时予以帮助。
长期的帮扶中,宋诗雨同学对薛老师非常的信任和爱戴,有什么事情,她会就第一时间找薛老师商量,在她的心里薛老师就像亲人一般温暖。去年冬天有一次家访,天气寒冷,薛老师看着孩子身上衣服有点单薄,立即给孩子买了一件毛呢大衣,看着她羞怯地穿上大衣,亭亭玉立的站在那儿,薛老师的心里开心极了。
宋诗雨的父母在市区有一处廉租房,农忙时回家种庄稼,农闲时在渭南打零工。每隔一段时间薛老师就去她家进行家访。通过和诗雨母亲的交谈,薛老师对她家中的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家里种了几亩小麦、几亩苹果树,吃饭有保障,平时打零工挣钱,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加上一些扶贫政策补助,基本可以使上大学的儿子生活费有保障。诗雨的妈妈也不断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争取用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她说:“孩子自从进入瑞泉中学以来,开朗了许多,话也多了,也对自己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有了一些打算。”看着诗雨妈妈充满幸福的表情,看着又一只雏鹰正在历练自己的羽翼,准备展翅高飞,薛老师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走访是用一颗心灵温暖另一颗心灵。路再远,不行不至;山再高,只要往上攀,一定能登顶。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薛老师说:“要积极响应扶贫攻坚号召,尽自己所能为精准扶贫贡献一份力量,让每一朵寒梅都能在阳光下倾力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