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讲好时代故事 落实立德树人 引领学科教学

——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评析

西安市阎良区西飞二中 吕亚鹏

       备受关注的2023年中考落下了帷幕,道德与法治试题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23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是疫情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考试,是2022版新课标颁布实施后的第一年考试,也是持续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之年考试,所以备受关注。陕西省2023年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套试题紧扣课标,依标命题,延续了陕西试题的一贯风格,守正创新,稳中求变。选择题仍是15个小题,非选择题部分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贯穿,以三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片段为大场景,以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引导学生深度思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上了一节特殊的“思政”大课。试题有“颜值”更有“气质”,有“温度”更有“力度”。特别是试题答案中首次出现等级赋分式评价,值得关注。

       一、大格局、宽视野,用力讲好时代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教育,应该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2023年陕西中考试题,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出发,紧扣时代脉搏,用力讲好时代故事。

      1.讲好党的故事。

       第1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和人民事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可谓重大,通过三件大事的考查,让学生进一步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此题为整套试题定了调,树了标。

       第16题第(4)小题:“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党。此题直接设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一切,重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党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突出道德与法治试题的价值引领。

       第16题第(5)小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18题第(1)小题,考查延安精神的价值。第(3)小题,以书信的形式考查学生如何践行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本题作为整套试题的最后一道题,与第一题首尾呼应,就是对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回答。纵观整套试题,从历史的长度、精神的厚度和未来的向度等不同的视角讲好党的故事,让青少年学生更加立体、全面、深刻地认知中国共产党,进而认同党的领导,认可党的领导,做党的接班人。

       2.讲好中国故事

       第2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成果,着重考查学生对国家机关--全国人大的认识和理解,命题巧妙,从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出发,把时政的考查变得更有思维含量。

       第16题第(2)小题,考查习近平法治思想。试题通过自主选作的形式,考查法治的作用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此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法治意识。第17题第(1)(2)小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和《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的共同点及出台渭河保护条例的原因,是对法治的进一步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提炼总结能力,凸显了法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16题第(3)小题,请你用三个实例分别证明“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考查学生为中国外交的认识,开放性的设问,给学生的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以理性精神,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真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进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试题从国家机构、法律修订、大国外交等方面,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从关键点上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的祖国,爱上自己的祖国,进而建设自己的祖国。试题也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讲好陕西故事。

       整个试卷弥漫着鲜明的本土特色,渗透着强烈的陕派教育。第3题考查在西安召开的首届重大主场外交----中国-中亚峰会。第11题秦巴山区的乡村振兴,让“好风景”带来“好年景”。第12题陕西科研院所为天舟六号飞船提供的“千里眼”“顺风耳”“神经中枢系统”等产品。第13题陕西村头议事的新风景-“板凳会”。第14题陕西文化旅游的《长恨歌》,带游客梦回大唐;现代科技让历史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第18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请你写出一首延安时期创作的红色歌曲名称等等。不管是试题情景还是试题设问,大量的陕西元素的融入,多维度多层次展示了陕西的发展成果,学生在做题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到浓浓的“陕西味”。生动的陕西故事,让学生更爱自己的家乡,更加为自己是陕西人而骄傲自豪。

       二、小切口、低落点,用情落实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考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应当旗帜鲜明的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力度。以中考评价为牵引,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2023年陕西中考整套试题注重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小切口、低落点,用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文字、漫画、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在考查教材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全面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1.落实“双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表现在试题的数量上,非选择题的总数由2022年的4道题变成3道题。小题数量2022年的13题减少为11题。数量的减少,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和书写量,体现了“双减”的精神要求。

       其次在内容上,第4题通过《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的数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6题,读故事学品质,引导学生通过读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的优秀品质;第9题,通过调查表格的形式,反映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上课睡觉、作业拖拉、逃避值日、顶撞老师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这都是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考试,引起学生的警示。在试题中渗透健康意识、审美素养和劳动素养,注重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创新表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第8题,火遍全国的儿歌“挖呀挖”被改编成各种版本在学生中传唱。“在快乐学习中挖呀挖,挖出了兴趣发展它;在同学的交往中挖呀挖,挖出了友谊发展它;在社会的规则中挖呀挖,挖出了诚信践行它;在文化的典籍里挖呀挖,挖出了美德传承它。”试题把当下火爆的儿歌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用创新的表达形式,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试题之间的距离,受到广大考生的一致好评。

       3.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7题第(2)问:请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资料,回答小秦“我省为什么要出台这一法规”的疑问。此题分数为8分。这个题目的资料涉及渭河的水质情况,明显有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学生要回答此题,必须用地理学科的学科术语。如此大的分数,就是突出学科融合,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第18题第(2)问:唱响红色歌曲,传承红色基因。请你写出一首延安时期创作的红色歌曲名称。此题既涉及音乐课的知识,又同时涉及历史课的知识。红色歌曲,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到1948年。要回答此题,学生必须调动音乐及历史知识才能准确作答。此题也是跨学科命题的尝试,值得关注。

       4.注重思维,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整套试题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试卷第17题:探究实践组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以下活动:新闻引出话题--探究分析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等三个活动,呈现项目化学习进程,以真实具体的情景,突出问题导向,要求学生在完成较复杂的任务进程中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展现其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打破呆板、固化思维,以开放、严谨的思维进行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这样避免了学生因为单纯记忆、机械化训练而取得高分,同时也摆脱学生因大量翻阅资料而取得高分的现象。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思考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第17题(1)小题同为法律规范,黄河保护法和渭河保护条例有哪些共同点?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对比分析及批判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在运用知识探究真理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健康成长。

       三、笃守正、巧创新,用心引领学科教学

       现代教育评价学认为,教育评价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教育评价可以对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总结成绩,纠正偏差,使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全面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现代教育评价在其固有的鉴定、考核功能之外,更加重视自身潜在的推动和促进功能。中考无疑是一种教育评价行为,因此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状态产生影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教学有强力引导效应的“指挥棒”功能。

       1.实践新课标,示范新教学。在2022版《新课程标准》第六部分课程实施部分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会让学生认识社会。新课标倡导的新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中落地,这是摆在所有道法老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2023年的中考试题,就以生动的形式,给老师和同学上了一节示范课。整个非选择部分,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小秦所在班级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项目情景:小秦所在的班级开展学习活动;项目方式:小组活动;项目实施:明确任务,刨析新问题。比如:同学们就“如何理解中国梦”进行小组研讨。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如:“小秦摘抄了两则金句”。作品展示,总结点评。如:“通过学习,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地位。”试题通过学习片段,全面、立体、真实展现了项目式教学的方法,给道法老师的真实课堂提供了借鉴。道法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给学生提供观察、分析、探索、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养成习惯,收获能力,提升素养。

       2.落实新理念,示范新评价。2023年的试题整体上延续了陕西中考试题的一贯风格,但是在试题评分标准中有突破。等级赋分制评价首次出现在试题评价标准中。具体包括:等级水平、登记描述、分值等部分,将学生的答案按照标准划分成5个水平等级,尝试结合试题难度及学生思维含量、表达准度等因素,通过等级描述方法,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这“是教-学-评”一致性新理念的生动实践。首次出现在中考试题中的等级赋分评价,对于道法学科的教学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道德与法治老师要高度重视,积极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进行尝试。

       总之,2023年陕西的中考试题立意高远,指向学生素养;视野开阔,情景紧扣时代;指向明确,激活学生思维;呈现精彩,深度以美育人,是一份具有鲜明陕西特色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