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安康汉滨区德润馨香满校园

  2023年12月12日,家住安康汉滨区江南一品小区的汪女士来到江南小学,为该校五年级的一名学生送来拾金不昧的锦旗,当面表达感谢。像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在汉滨区的学校中出现。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汉滨教育人为每名学生打好人生底色的坚守,是扣好人生第一课扣子的最好诠释。

  地处秦巴腹地汉滨区272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布在秦巴腹地的沟沟卯卯。多年来,汉滨区坚持多措并举,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形式,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径,用心用情用力擦亮“德润汉滨”品牌,用奋进之笔书写了汉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区有44所学校荣获市级以上“德育先进集体”称号,1所学校被命名“省级德育示范基地校”,有62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德育先进个人”。2023年,汉滨区教体育局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顶层设计 构筑德育工作体系

  站在新时代发展的征程上,汉滨教育人根据地域特点和教育现状,整合区域教育内容,整体设计德育教育架构,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了“13567”的德育工作思路,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顶层架构和具体实施路径。即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个核心,依托德育课程资源、社会综合实践、新教育实验三大载体,建立完善德润汉滨教育、德育工作管理、德育工作队伍、家校育人协同、督导评价考核五个体系,抓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养成六大教育,努力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动方式、校长管理理念、家长教育形态、学校发展姿态、家庭教育样态、区域教育状态七个改变。在教体局的顶层设计下,各校园围绕目标任务,选择适合的路径,扎实开展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落小落细,为每一名学生培根铸魂。

 

夯实“三个课堂” 提升育人质量

  从“三个课堂”建设出发,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做实第一课堂,落实课程育人。2023年汉滨区相继召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双减”暨“三个课堂”建设现场推进会、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美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先后印发《汉滨区中小学校教学常规及管理基本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三个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管理;组织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教学业务考试等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课堂品质,引导教师全心上好每一节课,全情教好每一名学生,全力守牢第一课堂;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中小学校定期听讲评思政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和“思政金课”评选活动,共培养省级思政课教学能手12名。

  丰富第二课堂,创新活动育人。全面实施“体艺2+1”工程,大力开展“三声三礼四节”主题活动(读书声、运动呐喊声、嘹亮歌声;举办入学礼、毕业礼、成人礼和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育德润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已创建省市级艺术教育示范校6所,省级智慧校园1所、市级智慧校园4所,安康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

  激活第三课堂,突出实践育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在实践中锤炼品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牛蹄岭战役遗址、安康烈士陵园、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安康历史博物馆、移民博物馆、藏一角博物馆等文化教育基地,忠诚农业园区、五里工业园区等各类劳动研学实践基地,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现已建成省市区研学实践基地23个,省市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5个,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15所。

紧抓五项工作 锤炼学生品质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汉滨区不断探索德育教育路径,拓展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实现以文化人、以美润心、以劳培德、以体健身。

  大力开展读书行动,用优美的文学作品熏染学生品行,用学科知识拓展学生视野,用奋斗者的故事涤荡学生心灵。按照“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庭、带动社区”的思路,在全区27个镇办共分8大片区开展了主题为“阅享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图书漂流大型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家长的书习惯,努力构建书香汉滨;在学校创建校园读书吧、班级图书角、举办“读书节”、开展班级图书漂流以及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已创建区级以上校园文化示范校45所。

  大力推进新时代美育教育,发挥美育创新思维浸润心灵的独特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美培元、以美润心。制定下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召开美育工作现场推进会、成立中小学生美育实践基地、举办中小学书画大赛等多项措施,落实美育课程、搭建美育交流展示平台,让每一位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大力推进劳动教育。聚焦劳动课程、完善劳动教育内容、提供清单化劳动任务,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在学校开辟劳动基地、建立劳动角、培育劳动圈,让每名学生体验感受农耕劳动、手工制作、社区工业等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两课两操,确保每名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每天1小时、掌握2项运动技能,开展体育节、运动会,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让学生动起来,在运动中磨炼意志,锤炼品质。

  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以心育人。2021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将177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划分到9个协作区常态化开展工作,创新了“3451”工作模式。先后召开全区中小学德育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座谈会、研讨会和推进会,举办首届心理健康教师素养大赛,共计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和班主任2000余人次,筛查师生10万余人次,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等七类特殊学生群体实行包干到人帮扶机制。五里镇民主九年制等11所学校被评为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校”。

加强多方联动 推动协同育人

       为了做好德育工作,汉滨区从建强队伍、加大投入、加强家校社联动等举措,推动协同育人。

  加强队伍建设,深化管理育人。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强化校(园)长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大力实施“三名三领”工程,建立党组织书记领导、校长负责、班主任主抓、科任教师参与的德育管理体系。全区累计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2688名,建立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坊、站)178个,各类管理干部培训800余人次,汇聚管理智慧共促工作推进。

  发挥家校社合力,实现协同育人。办好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注重家教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努力实现“家校携手、教育不愁”的良好局面。推行领导包片、股室包校、教师包学生的大家访活动,与家长零距离,和学生面对面沟通,听取师生家长诉求,增进家校沟通交流,推进协同育人。区政府建立多方联动和安全管理机制,强化部门横向联动和区、镇、社区、学校纵向协同育人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进一步提升。

  推进项目建设,优化环境育人。对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组织制订了《安康中心城区教育重点项目三年攻坚实施方案(汉滨区)》,明确 2023-2025 年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教育项目17个,总投资17.81亿元,全力改善优化校园硬件育人环境,让每一所学校都有文化主题、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用环境濡染熏陶学生。

  着力教育改革,推动高质量育人。针对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创新探索出“3+3345”集团化办学思路,已成功组建了30个不同类型的教育集团,交流了24名副校长,覆盖中小学幼儿园50所、受益学生5万余名,汉滨初中教育集团2021年被市委深改委确定为全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汉滨高中和汉滨初中两个教育集团2022年度被市政府考评为先进教育集团。(赵军 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