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第一小学2024年“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走进宁陕县第二小学教共体
携一缕初冬微风,凝一份教育真情。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切实发挥名师对种子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12月10日,安康市第一小学2024年“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送教送培活动在宁陕县第二小学教共体(核心校)举行。来自市一小的名师团队及宁陕县第二小学教共体各校骨干教师共100余人参加活动,其他各成员校通过钉钉直播线上参与。活动主要分为开班仪式、课堂展示、主题研讨、专题讲座四个板块。
在项目开班仪式上,宁陕县第二小学(核心校)执行校长赵树森同志致欢迎词,并对本次活动提出要求:要求全体老师能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耐心的行为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交流,以解决自己专业发展中的困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课堂实践能力。安康市第一小学副校长陈忠云宣读了项目培训方案。
随后,导师和“种子教师”进行了隆重的结对仪式。结对名师还提前准备了珍贵的礼物,为各位“种子教师”赠送教育专著,这承载了名师对徒弟们的殷切希望。
活动中,市一小的4位教师分别呈现了四堂高质量的示范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省级教学能手程孝琴执教的《枫桥夜泊》一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紧抓诗眼“愁”,由景物入手,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知诗中意象,并体会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探知愁因,体会诗人的忧愁。省级教学能手王富军执教的《小数乘法简算巩固练习》一课,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观察、交流,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后让学生在纠错中进一步的比较简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整节课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交流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省级教学能手卫书波在执教的《Unit4 I have a pen pal》一课以笔友为情景主线,以各种兴趣爱好贯穿始终,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不同爱好的表达,一起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内容进行了整合,围绕子主题I have a pen pal进行授课。课堂上,卫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关注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输出环节,通过点拨示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尝试学会交朋友,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的同时,渗透友谊的可贵,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市级教学能手刘兴艳执教的《放风筝》一课,巧妙地融入了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实现了跨学科教学。这堂课是对田径中跑的一个综合练习,通过耐力跑、加速跑、匀速跑等多种形式巩固了跑的内容。放风筝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普及教学。四位老师紧扣新课标下的学科核心素养,用多元化的教学视角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为宁陕县第二小学教共体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引发了教师们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在主题研讨会中,送教教师分别从课程设计理念、课堂呈现、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并解答了听课教师们在教学的困惑。研讨过程中,老师们言辞恳切,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理念交流中相互学习,提升自我。
专题讲座环节中,市一小责任副校长陈忠云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做了《在专业治学的路上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题讲座。陈校长结合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从“学习一个榜样、站稳三尺讲台、热爱一个班级、扎根一所学校”四个方面,为在座老师全面解读了教育家精神,并强调每位教师要把教育家精神作为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准则。陈校长的讲座理论依据充分、讲解幽默生动,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次名师引领“送教送培”活动,第二小学教共体教们师零距离地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得到了引领和帮助,促进了专业技能发展,实现了城乡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参训教师纷纷表示,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实用、接地气,名师们厚重的学科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机智的教育智慧,灵活多变的细节处理,张弛有度的课堂驾驭能力让人受益匪浅。(通讯员:张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