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眉县推进“五育并举”让“双减”政策落地有声

  2024年以来,眉县教体局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不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围绕“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坚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功能,督促指导学校抓好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练好专业内功,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研究,以作业小革命撬动教学大改革,完善作业调控机制,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实现作业“减量、提质、增效”。通过推进“名师、名校长、名校”“三名+工程”扩面提质,以城区校(园)与中心小学为龙头,建立城镇+农村、强校+薄弱校的手拉手教研联盟,定期开展教学联谊、骨干送教和教研专题研究活动,实现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帮助薄弱学校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积极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成果“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四段三维一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验区。创建“宝鸡好课堂”示范校8所、宝鸡市作业革命示范校3所、宝鸡市STEM教研基地校3所、宝鸡市“成志教育”示范校3所。培育眉县好课堂“四为课堂 ”实验基地校6所。

  丰富课后延时内容。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也是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主要途径。严格落实“5+2”课后服务要求,按照“强保障、提质量”要求,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外聘专业教师,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项目,通过实施“1+X”课后服务模式,探索“五个一”课后服务项目(即“读一本名著、增一项技能、懂一门艺术、搞一点实践、写一笔好字”),做优社团活动,构建立体化的眉县特色教育体系,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全面发展。依托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体音美等特色培训,鼓励学校探索“花式作业”“特色课后服务”,组建编程、烹饪、戏曲等学生社团20余类,创建市级课后服务示范校5所。

  加大培训整治力度。眉县教体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文旅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积极构建校外培训整治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和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围绕部门紧密协同、强化主体责任、优化市场环境、依法依规办学等方面工作,不断规范审批程序、资金监管、行政执法等流程。学科类培训机构由85所压减至6所,压减率92.9%,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归口管理。

  为培训机构更换、加装127个高清摄像头,建立覆盖所有持证机构的视频监控和网络巡查系统,在全市率先落实风险保证金要求,实现售课、缴费、消课、退费全流程监管。我县“互联网+监管”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并被教育部评为“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健全投诉举报工作制度,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16个,市级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5个,县级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26个,建立公众监督力量。健全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全县选派党建指导员10名,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建设,加强对违规培训的监督,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撰稿:吴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