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阳光 思动成长
——眉县实验小学“四为”课堂建设工作纪实
为了进一步推进 “四为”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创建高品质课堂,实验小学高度重视,按照县教研中心的相关要求,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四为”课堂的建设工作。
一、工作实施情况:
(一)精准部署,统筹推进。
1.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我们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丁平安为组长的“四为”课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高海燕主抓,制定详细计划,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2.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推进。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眉县实验小学“四为”课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方法措施等方面求细、求实,确保“四为”课堂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二)立足“四为”理念学习,转换课堂教学观念。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我们采用“整分式”形式,将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四为”课堂理念与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和教师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使教师明晰“四为”课堂理念,以更好地立足课堂进行实践。本学期,我们坚持定期利用教师大会进行“四为”课堂理念的学习和工作实施情况的反馈;6个教研组组织教师分别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四为”课堂实践交流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为了很好地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体教师的成长,我们先后邀请宝鸡实验小学副校长张亮一行和县教研中心贾宝明老师开展了送教送培和“四为”课堂示范课活动,并在校内开展了以“聚焦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四为”“四问”“四化”教学理念为指导,融合STEM课程理念的示范课和研讨活动,展示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搭建全校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我们还组织实小教育集团成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了“四为”课堂研讨交流活动,以促进“四为”课堂的思想在集团内各校得到实践、应用,大面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外出学习,开阔视野。专业培训赋能。我们积极与县教研中心对接,争取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名额,选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奔赴上海、深圳、南通、西安、武汉、汉中等地培训。培训内容紧扣当下教育脉搏,既有融合脑科学的前沿教学理念剖析,又涵盖stem教育、智慧课堂等数字化教学工具实操演练,让教师第一时间接触教育新思潮,汲取成长养分。参与各级培训归来的教师,利用全体教师会、教研例会等进行专题分享,并巧妙将项目式学习模式引入日常课堂,同时依托名师工作室、学带工作坊、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类研修活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使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在积极按照上级安排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学习活动的同时,还坚持自主安排教师走出去的学习。本年度,我们先后派教师参与了“名师之路”西安和宝鸡的“整本书阅读基地校”成果展示活动和数学、英语、语文、美术学科的听评课活动。班子和教师代表9人前往宝鸡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2天的浸入式学习活动,还组织语数教师代表赴杨凌高新小学、宝鸡西街小学等参加了名师的教学观摩活动。
(三)抓实“作业革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严格执行“减负”政策要求,探索形成了“123+N”校本作业设计体系(即聚焦一个中心:质量核心;坚持两种模式:基础作业、创新作业;做到三大融合:课堂与作业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个体与群体相融合;凸显N个特色:合作类、体验类、创智类、主题类、游戏类、表达类、制作类、跨学科类等),做到同学科组作业“三个统一”(即统一内容形式、书写要求、评价方式),体现设计方向的探究性、实践性和个性化。学生每天的作业通过电子班牌线上公示,家长手机端随时了解,及时反馈。定期通过“问卷星”网络程序、线下家访、教学常规检查等多个渠道,围绕教辅资料征订、作业布置、体艺课开设等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解,并及时反馈整改。本学年共开展学情调查反馈4次,回复解决家长意见建议12条,努力实现作业减“量”提“质”。严格落实一二年级无纸化检测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综合素质大闯关”形成校本品牌,深受学生喜爱。学校获“宝鸡好学校”“宝鸡作业革命示范校”“宝鸡好课堂示范校”等称号,在全县教师作业设计大赛获奖20人次,学校获优胜团体奖。
(四)优化队伍建设,锻造骨干力量。
1.坚持走“名师+特色”的创名校之路,实现“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培养目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线上、线下培训 1000余人次,先后参与县外“名师之路”学科培训、“整本书阅读基地校”成果展示等80余人次,自主开展校级“四为”课堂培训等6次,组织教师全员赛教及示范课、汇报课等150余节。发挥名师引领作用,落实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校内省、市级教学能手进行示范课19节,辐射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与教育共同体学校开展双向交流活动15次。一年来,教师60余人次论文、教学成果在各级获奖。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 1人,建立1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1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学校被命名眉县首批“教师发展示范校”,工作经验在省级刊物发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和教科研成果征集,以研促教、以研促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本年度,我校紧扣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优化策略”,“stem教育”“四为课堂”等主题,立项县级课题6项,结题4项,省级课题3项,1项结题。青年教师任月、刘世彩、董蕾等在眉县青年教师“三字一画”和基本功比赛中获等次奖。学校在眉县2024年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夏亚锋、魏静、常苗、魏虎林分别获一、二等奖。
2.充分发挥师徒结对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能手、种子教师、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升工作。秉持因材施教、优势互补原则,综合考量教师教学经验、学科专长以及教学风格,为青年教师量体裁衣,挑选契合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师徒双方签订结对协议,明确教学质量提升、课堂管理优化、教学技能打磨等具体目标,坚持周听课制度,让师徒携手前行有方向、有动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集全体教师智慧,多次集体磨课、研课、模拟赛课,本年度我校李芳、赵晶晶两位教师荣获宝鸡市教学能手称号,郝彩彩、李梅等老师获眉县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称号。
3.加强校际联盟,形成雁阵。我们积极与共同体内各校联系,定期开展“四为”课堂研讨交流活动,让坚持每月一次送教成为常态化。本年度,实小教育集团研修共同体累计送教送培24节次。同时,我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工作坊,踊跃参与线上、线下教研分享,高海燕名师工作室和黄矞省学带工作坊参与县级以上送教4次,送培3次,其中宝鸡金台区2次、杨凌示范区2次、眉县2次、华阴市1次,参与省培线上培训讲座2次。借助工作室、工作坊网络研修平台,定期分享教学心得、专题讲座,线下奔赴各地教研现场,参与课例研讨、教学论坛,在更大范围内彰显我校骨干教师风采,收获同行认可与赞誉,带回宝贵经验反哺校内教学。
(五)坚持五育并举,强化素质教育。
1.优化课后服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三个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实行“三单制”(开设项目学生点单、学校接单、服务效果家长评单),组建足球、篮球、三跳、剪纸、编程、航模、羽毛球、游泳等社团30余个,培养效果明显,真正落实“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的办学理念。机器人社团在宝鸡第三届中小学创客大赛和“飞向北京、飞向太空”陕西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宝鸡分站航模比赛中17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电动滑翔机留空赛获小学女子组优胜团体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2024年眉县中小学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2.规范艺体教育。上足、上好艺体课程,积极实施体艺“2+1”项目,建立学生体质、艺术素养年级分层标准,进一步强化体质监测。严格保证学生两操及课外活动时间,每天检查通报两操落实情况,以广播体操、功夫扇、街舞为主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每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田径、三跳运动会和阳光体育大课间评选。深入推进校园足球传统校传承、提升工作,建立校园足球专业指导训练和研究机制。各类体艺社团坚持训练,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学生梯队逐渐形成。学校被全国亚运会组委会授予“亚运足球梦想学校”称号,被评为“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获全国启拓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U10组亚军,宝鸡市首届少儿体育嘉年华足球比赛亚军,市三跳运动会获总分第三名,参加宝鸡市学生(青少年)运动会排球比赛获女子乙组第四名,足球女子丙组第二名、男子丙组第三名、男子乙组第三名,参加眉县第三届 “英志杯”小篮球比赛获(U10组)第一名、(U12组)第二名,眉县校园足球联赛小学乙组第一名、甲组第二名,第九届全县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二等奖,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30余人次,《运动吧,少年》参加全县师生综合素质展演,民谣说唱《咪咪猫》参加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演受到好评,美术学科在全县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评为优秀,在2024年眉县小学生“三跳”运动会中获第一名,在2024年眉县“张载杯”篮球比赛荣获U10亚军和U12冠军。
3.加强劳动教育。构建“1541”劳动教育模式,将校内活动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开设劳动教育课,划分劳动实践园、清洁区,引导学生做好劳动值日,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4.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师生读书分享活动,公众号推送宣传56次,通过舞台展示和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校园读书成果展,开展“诗词传古韵,经典润童心”诗词大赛,得到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我校两名教师指导的作品获小学组三等奖,6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20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眉县小学语文教师“下水作文”比赛中3名老师获一、三等奖。在眉县中小学第二届“书写时代旋律,阅读文学芳华”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单位,获眉县小学生诗词团体大赛二等奖,荣获第十一届摆渡船征文团体奖。
5.强化书法教育。开设学生硬笔书法午写课,进行学生硬笔书法比赛、“啄木鸟”纠错、“校名我来写”活动,班级设立书法展示区。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画”比赛活动,教师每周进行粉笔字、简笔画展示活动。学校先后被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授予陕西省硬笔书法示范校,被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授予书画等级考试直属考点。全体师生规范书写的意识和书写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二、取得成绩。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
1.各学科初步形成了教学模式,眉县实验小学“1+3+N”“四为”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在“横渠四句”的引领下,以“聚焦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四为”(以学情为基础,以乐学为前提,以自主为方式,以会学为目的)为教学的理念依据;以“四化”(目标具体化、知识情景化、过程生本化、评价多元化)为教师教学的原则;以“四问”(学生有兴趣吗?学生有体验吗?学生有思考吗?学生有发展吗?)为学生学习的评估原则,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导、学、探、展、评、练”六大教学环节,通过体验、探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聚焦学生知识系统的生成,知识逻辑的衍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情感动力的生成和行为逻辑的演进等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的双改变。
2.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通过“四为”课堂理念的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体现“学为中心”的思想,能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年度,教师在各项教学业务比赛中获奖人次多,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养得到了提升。
3.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能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能给予学生思考、体验、展示、交流的机会,课堂教学更有深度,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持续发展的后劲更足。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紧盯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宗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力得到发展。同时,继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智慧校园资源等,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二要继续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完善“四为”引领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经验,予以推广;三要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明确每学期研究的重点任务,开展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丰富教研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
将思想落地生根,用行动笃定前行。在今后的“四为”课堂建设工作方面,我们将继续开拓思路,持续抓好课堂教学,实践、完善“1+3+N”“四为”课堂教学模式,让“思动成长”在课堂上真实、深度发生,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做亮眉县“四为”课堂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