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教育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职成教育 产教融合助推脱贫攻坚

泾阳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脱贫攻坚中的优势和作用,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扶技富民的新路子。

 

校农结合致力产业引领 服务地方促进经济发展

泾阳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围绕茯茶产销、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县域拳头产业,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等专业,并发展打造特色专业。同时,统筹优秀职教师资及县内外涉农部门近百名技术骨干,建成培训专家库,通过送教下乡、送教上门、空中课堂、田间培训、微信教学等形式开展培训,并根据农业、农民、农村实际和主导产业的需求,编写了《茯茶加工技术》等特色校本培训教材20种,极大地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坚持以先进科技服务“三农”,助力精准脱贫,扎实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教育,受到群众广泛欢迎。2018年,共开展种植技术培训4期,培训贫困户141人;养殖技术培训4期,培训贫困户145人;开展茶艺师培训1期,培训学员42人,其中贫困户4人。

云阳镇罗家村贫困户许福社,在养殖过程中因不懂技术,养殖效益差。2017年他参加了养殖专业培训,聆听了专家鲁教授的养殖课程,并与专家经常交流养殖技术,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和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其奶山羊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30只,被列入了2019年计划脱贫户。

通过校农结合,泾阳县实现了从过去“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校企合作服务产业发展 一流专业助推精准脱贫

泾阳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脱贫为目的,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与优质企业、行业协会对接,实施订单培养、无缝就业培养模式,打造贫困群体的就业平台。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泾阳职业中专与上海大众宁波公司等24家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定期赴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派技术人员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开展实训教学,实现订单培养、对口就业。探索“学校+协会+企业”办学模式,与县茯茶协会及8家茯茶企业合作,通过联合创建培训基地,实现了学校的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2015年,从泾阳县职业中专毕业的兴隆镇贫困学生赵磊、高庄镇贫困学生马聪迎,现在分别就职于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和泾渭新城金色摇篮幼儿园,年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成为历届毕业生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以来,通过校企合作,泾阳职业中专400多名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其中,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由学校安置就业或自主创业,年人均收入4万余元。

 

长短结合发挥职教职能,创新模式加快脱贫步伐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泾阳县发挥职业学校的专业优势,坚持长短结合,学历教育与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并举,采取以项目扶贫、产业扶贫为重点的多种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贫困村民自身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造血”功能,通过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递,为脱贫奔小康奠定基础。

泾阳兴隆镇太和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汪功爱,20167月入学,后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放弃学习,步入社会。在此期间,学校帮扶教师和班主任多次前往家中与其进行沟通,希望她返校完成学业。在深刻认识到自己无一技之长,收入与理想值相差甚远,背离了自己当时离校的初衷时,20179月她重返学校,并业余辅修了茶艺专业。2018年暑期她利用自己所学茶艺技能,在茯茶镇打工,短短一个半月就收入了3400元。

同时,泾阳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2018年,共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37期,共培训贫困户710人,这些培训使广大贫困群众掌握更多的技术和信息,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速,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来源:泾阳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