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让“三不腐”成为执政为民理念“新高地”

紫阳县焕古镇九年制学校 刘成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风廉政建设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环。要使党的光辉伟业长久不衰,就必须使“三不腐”机制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执政为民过程中必须坚守的理念“新高地”。

  不敢腐,是高悬的利剑,为权力套上“紧箍咒”。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腐大案要案的查处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壮士断腕般的坚定决心。从位高权重的“大老虎”到侵害群众利益的“小蝇贪”,只要你触犯了党纪国法,无论你多大的权利,多显贵的地位,都必须接受法律地制裁。这种强力震慑,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面对利益诱惑时,脑海中首先敲响的是违法乱纪的警钟。他们深知,一旦伸手,必将付出惨重代价,从而在行为上“不敢越雷池半步”,守护住权力的纯洁性和神圣力,真正用于为民谋利益、造福祉。

  不能腐,是坚实的制度堤坝,堵塞权力寻租的“暗门”。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各地不断完善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想利用手中权利在工作中“捞好处”的人无缝可钻、无处遁形。党员干部在严密制度体系下履职,每一个决策、每一种行为都必须依规而行,既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又杜绝以权谋私的可能,确保在党和人民赋予其神圣权利运行下的公平公正而一心为民。

  不想腐,是内化于心的自觉,点亮理想信念的“灯塔”。这源于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无数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他们放弃城市繁华,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名利诱惑自然难入其眼。当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廉洁从政就成为无需外力约束的意念本能,执政为民之路自然就行稳致远了。

  “三不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环环相扣而相辅相成,构筑起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立体防线。站在这一“新高地”上,党员干部定能挺直脊梁、清正廉洁,凝聚起党心民心,为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尽心竭力,再续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