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五小学:师德标兵风采展示

  教育是唤醒灵魂的灯火,教师是点亮未来的执炬者。教育是一场幸福的遇见,也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每一位教师都有满满的正能量,以爱浇灌,以爱育人。在教育的沃土上,东城第五小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匠心耕耘课堂,用热爱浇灌成长;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生命的引路人。今天,让我们聚焦那些以初心铸师魂、以行动践行使命的优秀教师——他们用智慧破解知识的密码,用温情融化成长的坚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教育诗篇。是他们的坚守,让教育有了温度;是他们的创新,让学生的未来有了光芒。此刻,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故事,见证师者之光的璀璨绽放!

张馨丹老师以爱为底色,让教育有温度

                                       —— 张馨丹

我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实践。

  一、班级管理:从“管”到“育”,构建成长共同体

  1. 民主管理,激发学生自主性

  我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管理模式,由学生自主制定班规、选举班委,并设立“班级调节会”处理矛盾。每周的班会上,学生可以提出管理建议,投票决定班级事务。这一模式使班级纪律问题减少,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

  2. 多元评价,让每个孩子被看见

  我摒弃单一的“分数评价”,设计“成长银行”积分系统,从“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品德修养”四个维度记录学生成长。按照贴片表彰数量,进行抽奖奖励,设置“一杯奶茶”“公开表扬”“一天班委”“一个盲盒”“小小领读员”等,每月颁发“进步之星”“文明标兵”“创意达人”等个性化奖项,让不同特质的学生都能获得认可。家长反馈:“孩子变得更自信,学习动力明显提升。”

  3. 情感教育,打造温暖班集体

  我坚持和学生“每日心灵对话”,利用课间或放学前5分钟,让学生分享心情或困惑。针对问题,组织个人或集体的心里课堂,并定期组织团体心理游戏。

  二、教学改革:从“教知识”到“育思维”

  1. 问题导向,让课堂活起来

  我创新采用“生活探究式”教学法,例如在语文课上,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采访、写作、拍摄纪录片等方式深度学习。


  2. 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更高效

  我积极探索智慧课堂,运用AI作业分析系统精准诊断学情,记录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错误分析总结。在教学中,我运用AI卡通人物对话设计课堂,设计“游戏化闯关”题库,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3. 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素养

  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如在“我眼中的春天”习作中,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感受春天,用积累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思,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三、辐射引领:从“独行”到“众行”

       作为校刊的编辑者,我将学校里孩子们的优秀习作修改并记录下来,鼓励孩子们乐于创作,记录身边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孩子们的创作能力。

  教育是点燃,而非灌输。我始终相信,教育的力量在于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未来,我将继续以创新为桨,以爱心为帆,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深耕不辍,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竭尽所能。

郝萌琳老师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

                                                                                                                    —— 郝萌琳

  在郝萌琳老师教育生涯的初始,她始终铭记着这样一句话语:“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有七种类型,你会成为哪一种呢?”当时的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憧憬,渴望成为一名融合所有学生喜爱特质的班主任。她深知,这并非易事,但她愿意倾尽全力,不断自我提升,努力成为学生们心中的理想之师,用爱心、耐心与智慧,陪伴孩子们茁壮成长,点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一、执着,为学生坚守无悔信念

古人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当她成为教师的那天起,我就在心中立下信念: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一)开启情感之流在班主任工作中,郝老师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告诉孩子们文明不光是文明使用语言,还包括文明的行为,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才能为创建文明社会做出贡献,作为教师,这份使命势在必行。同时,郝老师非常注重爱国情操的培养。低年级的时候,孩子还小,年龄特点导致他们个人观念强集体观念弱,可能觉得“国家”一词离他们还很遥远,她从培养他们先形成集体意识开始。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的契机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孩子慢慢的懂得了个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只有集体好个人才会好,当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郝老师告诉他们,“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大集体,我们只有爱国,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使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二)点燃智慧之种在教育教学中,郝老师点燃学生心中小宇宙。也许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教师这个职业很死板,她想用行为对这些人说“NO”。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博学智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时还很风趣幽默的老师,事实中她也是这么做的。在语文教学中,郝老师不光按照课标要求完成教育教学,还在其中渗透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同时把她擅长的领域融入其中,每每这个时候,孩子们总是不仅感叹“郝老师好厉害!”学生对老师的这种羡慕与崇拜之情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

  二、师爱,为学生创造温暖家园

       教师是在不断充实提升的自己过程中培育他人。教育最完美的状态就是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创建一个强大的“知识库”想成为一名博学的老师,肚子里的墨水必须足够的多。郝老师认为老师好比电脑系统,只有不断的更新升级,才能不被淘汰。她课余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内容包罗万象,因为身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语文底蕴,而面对一个个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们,更得有足够的内容来回答一个个扑面而来的问题。

  (二)打造一个崭新的学习模式“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以来学习本身是一个苦差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周而复始的一个模式学习起来固然乏味。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年龄和心里特点,她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寻求一条学生喜欢、有效的方法。经过观察,她发现枯燥的源头一是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二是学习任务的布置。


所以针对以上两点,郝老师悉心钻研,开动脑筋,试图把自己当做学生开创出很多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比如通过小组阅读分享评比的方式促进、加大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让学生们读了很多经典的名著,提升了语文素养,同时在每周五的小组交流环节锻炼了每个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凝聚了小组的集体意识。
      (三)营造一个有爱的“家”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是有温度的。郝老师时刻关注孩子们背后多种多样的原生家庭,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爱,定期与孩子们开展一对一心理座谈,帮助心理和行为上又困难的孩子进行科学的行为矫正,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为班中的孩子们画肖像画,让孩子感受到她还拥有一个50多个成员的温暖的大家庭。三、师艺,为学生插上翱翔的翅膀课余时间的郝萌琳老师负责学校朗诵社团工作,这个社团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已然成为校园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深知朗诵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滋养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因此,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将自己对朗诵的热爱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郝老师带领朗诵社团的孩子们在艺术展演中为学校屡创佳绩,点亮孩子们的朗诵梦想。


  从古至今人们把10定做一个轮回,而教师却习惯了一个6年接着又一个6年,教师也正是随着这一个又一个6年绽放着自己的光辉,照亮着未来的道路,但郝老师却无怨无悔,因为她始终感受着这份职业的神圣给我带来的荣耀,不忘初心——做学生最喜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