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鹿原探古习秦风,光影求真启少年

  ——西安市第63中学赴白鹿原影视城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让同学们走出课本,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2025 年 4 月 25 日,西安市第 63 中学七、八年级学生赴白鹿原影视城,开展以 “鹿原探古习秦风,光影求真启少年” 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整装待发  少年意气赴征程

  晨光熹微中,少年们身着统一校服,背包装满期待与好奇,在集合点聆听校领导讲解行程要点。怀揣“探古”与“求真”的双主题,一场融合历史人文与光影科技的旅程正式启航。

开城迎宾仪式古原之门今开启

古原门下,鼓乐喧天,一场别开生面的《龙马精神喜迎宾》喜迎莘莘学子穿过 “历史之门”,沉浸式感受关中文化的千年底蕴。




探古之路触摸秦风遗韵

陈忠实老宅:笔尖流淌的塬上魂

  陈忠实老先生的书桌依旧保持着写作《白鹿原》时的模样。泛黄稿纸上修改的痕迹、满墙的民俗资料,让少年们惊叹:一部巨著的诞生,原来始于对土地的深耕。“文学不是空中楼阁,是从塬上的黄土里长出来的。”导师的讲解,让“扎根生活”的种子悄然埋下。






白鹿村:行走的小说现场

  穿过“仁义白鹿村”的牌坊,青瓦窑洞间,白姓祠堂的威严、鹿家大院的精巧,一一映入眼帘。在“鹿子霖家”的转角,有少年突然轻呼:“这就是书中写的‘东厢房’!”实景与文字的碰撞,让纸上的人物仿佛有了呼吸。

声音艺术博物馆:听见消逝的时光

留声机、黑胶唱片、磁带等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在博物馆中有序摆放,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声音故事,让少年们得以窥见过去人们记录和聆听声音的方式。他们闭眼捕捉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声响,欣赏和体验各种奇妙的声音,当听到秦腔老生的苍凉唱腔……有人轻声说:“这比手机里的音效生动多了。”


求真之旅解码光影奥秘

关中大地震体验:身临其境的警示课

  在模拟体验区,借助巨型动感平台、影视特效和喷水装置,营造出地震时天旋地转、房屋倒塌、地裂水涌的场景,少年们紧握扶手,在特效中感受灾难的破坏力。体验结束后,科普展板前围满讨论防震知识的身影,“原来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这么厉害!”

360极限飞球:云端俯瞰关中魂

  坐上悬空座椅,巨型球幕带你“飞”越华山、壶口瀑布、古城墙……时而俯冲秦岭云海,时而掠过麦浪翻滚的关中平原……当“飞跃”到白鹿原影视城上空时,少年们兴奋地指着地面:“看!我们刚刚站的城楼在那儿!”科技与地理的交融,让关中大地的轮廓刻进记忆。


电影科技馆:做一回光影魔术师

绿幕前,少年们换上服装“穿越”古代,在导演指导下“骑马驰骋”;配音间里,有人模仿电影人物的嗓音,引发阵阵笑声;合作配音虽稚嫩,却藏着对镜头语言的初次探索。“原来电影里的‘大侠’都是这样‘飞’出来的!”


黑娃演义&大关中奇幻之旅:我是剧中人

  换上长衫马褂,少年们加入“黑娃”的人生,举手把喊“农协万岁”,实景剧场的烟火与枪声,让他们真切感受角色的挣扎与热血。电影《大关中奇幻之旅》则以光影为笔,讲述从周秦到近代的关中变迁,少年们被巨幅“兵马俑军阵”光影震撼得低声惊呼。


  彩蛋来了~~~~~再看已是剧中人


最佳男演员


最佳女演员

电影博物馆:百年光影的时光机

从爱迪生放映机到数字摄像机,从《定军山》剧照到《白鹿原》拍摄手稿,展品串联起电影的进化史。在“胶片修复”互动区,有少年专注地调整旋钮:“原来老电影的‘复活’这么不容易。”

  研学札记少年眼中的“古”与“真”

      七二班 吴友轩“在陈忠实老宅,我摸到了他写《白鹿原》的桌子,木头都被磨得发亮,突然懂了‘坚持’两个字的分量。”
    七一班 王华冬“最喜欢电影科技馆的配音环节,我给夏洛特配音时故意压低声音,结果老师说像‘被闷在罐子里的狼’,原来演戏这么讲究!”
      七三班 李媛媛“塬上的风吹过明代城墙遗址,突然觉得自己和历史离得好近,课本里的数字都有了心跳。”
     七四班 刘晨浩《黑娃演义》不是制造一场华丽的演出,而是用戏剧的方式,让土地里埋着的故事重新呼吸,让那些被岁月模糊的面孔重新清晰。
     八一班 许紫芸”我在白鹿原影视城的 “关中大地震” 体验馆里,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与 400 多年前的灾难 “相遇”。这场沉浸式模拟,让我在恐惧与震撼中,重新认识了自然的力量、生命的脆弱,以及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坚韧。
     八二班  徐少杰 看《大关中奇幻之旅》时,我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横跨千年的时空漩涡。当光影投射在穹顶,古原的风裹挟着历史的碎屑扑面而来,那些在课本里沉睡的文字突然有了呼吸 —— 原来,关中文明的脉络可以如此鲜活地流淌在眼前。“

古原之上,光影之下

  当暮色染白塬上的古宅,研学之旅接近尾声。少年们的笔记本里,记满关中方言、防震知识、电影制作技巧,更藏着对“文化传承”的新认知——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科技,让秦风唐韵在体验中鲜活,让光影艺术在探索中生根。

       鹿原探古,探的是文明之根;光影求真,求的是创新之魂。 这场旅程的终点,或许正是少年们用现代视角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