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年龄壁垒,让童年绽放多元成长之花
——紫阳县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精彩纷呈
在紫阳县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温暖又充满活力的成长图景:大班孩子牵着小中班同伴的手跨越体能障碍,“小老师”耐心教“小徒弟”揉制烘焙面团,不同年龄的孩子围坐在一起观察蚕宝宝生长…… 这场打破年龄界限的户外混龄游戏,正让全园 500 余名幼儿在协作与探索中,收获超越游戏本身的成长力量。
混龄互动:在“大带小”中培育综合素养
“哥哥,这个攀爬架我不敢上。”“别怕,我拉着你,一步一步慢慢爬!” 这样的对话,是紫阳县幼儿园户外游戏的日常。不同于传统按年龄分班的活动模式,这里的户外游戏打破班级与年龄限制,让 3-6岁的幼儿自由组队、共同参与,他们在游戏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以“大带小、小促大 ”的互动模式下,孩子们实现了双向成长:大班幼儿在帮助弟弟妹妹的过程中,责任感与领导力显著提升,原本害羞的孩子会主动讲解游戏规则,遇到问题时也能学会冷静协调;小中班幼儿则在模仿与跟随中突破自我,从“我不会” 逐渐变成“我能行”,不仅克服了对陌生环境的胆怯,更在与哥哥姐姐的沟通中锻炼了表达能力。这种跨年龄互动,还悄然培养了孩子们的同理心 —— 当有小朋友摔倒时,不同年龄的孩子会一起上前搀扶;分享玩具时,大孩子会主动让给小孩子,小孩子们也会学着说 “谢谢”。
空间巧思:有限场地承载无限乐趣
紫阳县幼儿园的户外空间并不算宽敞,但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角落都变成了孩子们的“游戏乐园”。操场上,体能大循环路线串联起平衡木、钻爬网、跳房子等设施,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能力选择挑战难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练习跨越障碍,小孩子们则跟随大孩子不断尝试、突破;沙水区里,有的孩子合作搭建“城堡”,有的孩子探索“水流的秘密”,高空探索区的攀爬网下,总有 “小安全员” 提醒同伴“注意安全”;楼顶菜园与小厨房的完美结合,从采摘到烹饪,一站式体验农耕的快乐。
露台上,传统游戏和现代搭建更是玩出别样精彩:传统游戏区,孩子们一边玩着 “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踩高跷”的经典游戏,一边哼唱着经典儿歌,传统游戏的魅力用积木、木板搭建“文笔山”“北五省会馆”,将对生活的观察融入创作;功能部室里,“亲蚕”“茶艺” 等充满家乡特色的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在“亲蚕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给蚕宝宝换桑叶,观察它们从卵到蚕再到蛹的变化,学会尊重生命;在“茶艺室”,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温杯、泡茶,在慢节奏的操作中培养专注与耐心。
多元成长:在游戏中收获全面发展
不同区域的游戏,为孩子们带来了多样化的技能提升与情感体验。体能类游戏帮助幼儿发展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为身体发育打下坚实基础;“烘焙坊”“小厨房” 等生活化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创造力,无论是蛋挞、面包、月饼等西式糕点,还是安康蒸面、土豆丝夹馍、葱油饼等家乡美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孩子们的手艺更是不在话下;“户外美工”“编织扎染”“木工坊” 则成为激发想象力的天地,孩子们用树叶、石头创作画作,用毛线编织小挂饰,用小锤子、小锯子制作简单的木工作品,手部小肌肉群与手眼协调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遇到矛盾时学会协商解决,成功时一起欢呼,失败时互相鼓励。这种自主体验,让孩子们的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坚持与尊重。
如今,紫阳县幼儿园的户外混龄游戏已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在这里,年龄不再是界限,空间不再是束缚,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陪伴中悦享快乐童年,在协作与探索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场跨越年龄的 “游戏之旅”,不仅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更让我们看到:当孩子被赋予自主与自由,他们便能在游戏中绽放出最耀眼的成长光芒。(金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