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15 分钟课间焕活力,活动育人显成效

​—— 眉县霸王河小学课间活动育人实践纪实

  彩色跳绳在阳光下划出弧线,乒乓球在球台间快速弹跳,毽子随着脚步起落翻飞 —— 每天课间 15 分钟,眉县霸王河小学的操场便会化身充满活力的“乐园”。全体学生走出教室,在跳绳、沙包、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多样活动中释放天性,既锻炼了体魄,又涵养了品格,成为学校践行“五育融合”、落实“活动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

全员参与,室内外联动打造“五育”实践场​

  曾经,学校课间活动存在零散现象,部分学生留在教室、部分在走廊活动;如今,“室外为主、室内补充”的全员参与模式已全面落地,无论天气如何,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配的活动方式。天气晴好时,“全员操场活动”成为固定安排: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玩沙包、踢毽子,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中高年级学生组队开展乒乓球、篮球竞技,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沟通能力;“跳绳达人赛”“沙包投掷赛”等趣味活动的加入,更让不同年龄段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收获快乐,真正实现“动起来、乐起来”。​

  遇到天雨等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室内课间同样精彩纷呈。各班教师提前备好多样化活动方案,带领学生开展律动与益智类活动:低年级教室中,轻快的音乐响起,教师引导学生做“手指操”“课桌舞”,在节奏中舒展身体,既活动筋骨,又培养节奏感;中高年级则聚焦“拼图挑战赛”“成语接龙”“趣味数学小游戏”,学生围坐在一起,在思维碰撞中激发智力活力,在协作解题中增进同学情谊。

  这种室内外联动的课间模式,正是学校落实“五育融合” 的具体实践。在眉县霸王河小学的教育理念中,“五育”从来不是割裂的板块,而是需要融入日常点滴的成长养分。15 分钟课间虽短,却能成为“五育”落地的鲜活载体:室外活动让学生在奔跑跳跃中强健体魄,在团队竞技中学会交往合作;室内活动则让学生在律动节奏中感受艺术之美,在益智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无论哪种形式,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五育”有机融合,为学生成长注入多元养分。

安全护航,师者引领筑牢“放心”成长线​

  “活动要热闹,安全更要保障!”这是眉县霸王河小学开展课间活动的核心原则。为确保学生在 15 分钟内既能尽情参与,又能安全有序,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室外活动时,每个课间安排值周组 4 名教师、18 名红领巾监督岗学生组成“安全巡逻队”,重点巡查乒乓球台、楼梯、操场等活动区域,及时规范秩序、制止追逐打闹行为;同时定期检查活动器材,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室内活动中,教师全程担当“组织者”与“守护者”:开展律动活动前,逐一检查教室空间,确保学生活动时不会碰撞桌椅;进行益智游戏时,提前讲解规则、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文明互动。
 

育人见效,习惯养成滋养“全面”成长路​

  随着课间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活动育人”的成效愈发凸显:一方面,学生的体能与协调能力显著提升,无论是室外跳绳时的连贯节奏、踢毽子时的精准控制,还是室内律动时的肢体配合,都比以往更加有力流畅,展现出蓬勃的身体活力;另一方面,师生间的信任纽带也愈发紧密,不少学生在课间活动间隙,愿意主动走近教师,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生活趣事,将教师视为可信赖的倾听者,这种亲密的师生互动,让校园氛围更显温暖。

  在眉县霸王河小学,课间活动早已超越“身体锻炼”“思维训练”的单一维度,成为“品格培养”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室外组队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在室内益智游戏中懂得尊重规则,在帮助同学捡沙包、递拼图块的细节中学会关爱他人,良好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以活动养习惯、以习惯促成长”的育人方式,已显露出显著成效。

  如今,眉县霸王河小学的 15 分钟课间,已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育人名片”。从操场整齐划一的跳绳队伍,到教室热闹有序的拼图小组,每一个专注的眼神、每一张灿烂的笑脸,都在诉说着 “活动育人” 的独特魅力,也见证着 “五育融合”在校园的生动实践。(撰稿: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