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课堂新样态 科学教研促成长
——眉县“名师领航 示范赋能”小学科学大教研活动在实小顺利举行
为全面推进“1万+AR科学课堂”建设项目,深入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理念,推动科学AR技术走进课堂、落地新课改精神,同时助力苏教版新教材教学有效开展,提升一线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能力,10月29日,眉县教研室在实验小学成功举办眉县“名师领航 示范赋能”小学科学大教研活动。全县近200名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午8:20,活动准时拉开帷幕。教研中心小学数学、科学教研员贾宝明明确了本次活动的要求。他强调,教学探索需紧密围绕“1万+AR科学课堂”建设需求,将AR技术融合与教材教学深度结合,助力科学课堂高效提质。随后,三场覆盖中、高、低三个学段的示范课依次精彩呈现,为AR技术融入科学课堂提供了鲜活、可借鉴的实践样本。眉县第三小学的王静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第12课《点亮小灯泡》,在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AR技术下理解电路工作的原理,让抽象难懂的电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眉县实验小学的宋养娥老师聚焦五年级上册第11课《地球的内部》,针对地球圈层教学的难点,应用AR技术可视化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局限,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宝鸡市陈仓区茗苑小学的李存代老师面向低年级学生,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13课《吹气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感知,将抽象的“气体压强差”原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能体验的直观现象,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然掌握了气球吹大的科学逻辑。

示范课结束后,李存代老师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为主题进行了微报告。他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两方面,明确科学课堂的实操要点。从深读教材明逻辑、围绕核心概念训思维、依课标抓进阶、融生活设趣味、以核心概念推单元教学等方面展开,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用指引。他倡导教师带领学生亲身实验,化抽象为具象,借可视化破难点,立足生本推教学。

此次专题研讨活动将“1万+AR科学课堂”建设目标与一线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师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活动中学到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应用思路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为眉县科学教育实现“技术赋能、素养落地”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撰稿: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