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紫阳县高滩镇初级中学 康吉林 冉晶晶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传统的“题海战术”与“满堂灌”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这一转变对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初中提出了更大挑战。本文以八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通过分析农村初中学情,提出优化课堂导入、强化探究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巧用信息技术及融入生活实际等教学策略,旨在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双减;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本质是推动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要求课堂教学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农村初中由于师资、硬件及生源(大量留守儿童等)的限制,在教学转型中面临更多困境。八年级是初中数学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涉及的《全等三角形》、《一次函数》、《平行四边形》等内容抽象性强、逻辑严密,学生极易出现分化。因此,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实际的有效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足。许多农村学生数学基础不牢,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对数学存在畏难情绪。
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效率不高。部分教师仍习惯于“讲-练”模式,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参与度低,难以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
教学资源有限,与实际结合不紧。虽然多媒体设备逐渐普及,但其有效利用率不高。教学内容往往与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导致学习兴趣不浓。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八年级人教版教材内容,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优化课堂导入
有效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如在讲授《一次函数》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咱们家里都种玉米,如果每亩地能收成600公斤,玉米的价格是每公斤2元。那么,总收入y(元)和种植亩数x(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出 y=1200x)。通过这个身边的实例,学生能直观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二) 设计探究性活动,强化主体地位
“双减”要求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应设计低起点、高参与度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如在探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时,不要直接给出定理。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以下操作:给定三根长度固定的小木棍(如3cm, 4cm, 5cm)。小组合作,尝试用这些小木棍搭建三角形。问题引导:“你们各组搭出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就能归纳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结论,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三)实施精准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发展
农村学生数学能力差异大,“一刀切”的教学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教师应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和课后作业上实施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基础层(面向全体),紧扣教材例题,巩固基础知识。如,《勾股定理》 的直接应用计算。提高层(面向中等生),设置简单的变式题和应用题。如,“一个门框的尺寸为2m×3m,一块长3.5m的薄木板能否顺利通过?”拓展层(面向学有余力者),设计探究性、开放性题目。如,“利用勾股定理,你能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吗?”课后作业分层,摒弃机械重复的练习,设计“基础达标作业+弹性探究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真正做到减负。
(四) 巧用信息技术与乡土资源,化解教学难点
针对农村学校硬件条件,可以采取“传统教具+简易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抽象的几何动态问题,可利用免费的几何画板等软件进行演示。如在讲解 《轴对称》时,除了展示蝴蝶、窗花等图片,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轴对称的物体(如房屋、树叶等),并拍照记录。将数学学习与身边环境相结合,使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五) 注重知识体系建构,培养思维能力
八年级数学知识关联性强。教师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章后,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厘清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区别联系。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紧密结合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分层施教、整合资源等策略,打造一个充满活力、高效务实的数学课堂。唯有如此,才能在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的同时,有效保障教学质量,真正促进农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 2021.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