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教学“三步走”教学策略探究
紫阳县双桥镇九年制学校 阮英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的限制,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写作素材匮乏、写作技巧欠缺、写作兴趣不高等问题,导致作文质量低下。因此,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策略迫在眉睫。“三步走”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逐步解决农村作文教学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要为农村中小学生积累文本素材强基础。农村中小学生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对封闭,交际环境和空间相对欠缺,认知比较相对滞后,由于环境的单一性造成学生的表象空间积累不足,无法实现认知的表达与判断;在语言的学习中,由于字词句的积累不足,造成言语表达的空间狭窄,这都是学生的素材积累不足而造成的,没有原材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农村中小学生我们拥有无以伦比的自然风光,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还有耳濡目染的劳动场景都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了最天然的材料库。教师要抓住时间和空间,在季节和时空上做文章,让学生精细的观察生活,从日记、月记、旬记入手,巧妙的植入观察写话,适度的植入虚实结合的理性思考,用心灵去触摸文以载道的文化体验,抓住表象与理性的结合,生活与写作的结合,言语与语言的结合,彰显人事物与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实现求真务实,有情有理和有据的逻辑表达,用真情真景的精准表达展现农村中小学生的作文特色,使学生把生活、学习及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素材库的丰富与因地制宜突破写作素材欠缺的困境。
其次要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作文方法指导来促进作文质量的提升。农村中小学生通过基础训练后,有了言语和语言的表达把握后,他们的认知和取材就会进入写作前的材料入库阶段,这是思想认知合拍的前提,通过例文赏析,阅读的自我感悟来引领学生如何的立意,选材,构架和精准的目标表达。语文教师也可亲自撰文,引领学生如何架构共建文体的基本脉络,通过实例分析来突破表达目标和表达重点的筛选和定取,并通过系统讲解让学生进行下水文的模仿训练,实现语言表达的精准性,目标性和实现主客体的情感因写作的语言展示而产生无声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要通过要求学生写文章概要和读后感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全面实现读写悟用的高度融合,从多侧面激发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想象空间的提升,实现各种文体的相互促进和甄别提升。通过特色路径融入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目标的可达共境,全面推进班、校作文创新力的不断释放。
最后,我们要通过平台展示和成果运用来增强农村中小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发写作兴趣。写作的目的是应用,是表情达意和传递文化认同的承载平台,全面彰显文字的交际功能,在文字的挖掘和整理中,要抓住写作目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日记、月记、旬记等系列性的整合训练,展示学生多样化的写作方式和路径的跟进和创新技法;通过微信群和班刊来展示家校合作的交流途径,实现家长能参与到亲子作文的活动中去,也可以通过校刊和省市县三级的教育网刊和专业刊物的平台,带动和推进学生的作品的展示频率,使班级作文教学能通过不同的平台形成不同层级的目标拉动效应,增强学生的比学赶帮和相互借鉴学习提升的氛围。也可以通过作文交流活动园,邀请本土作家讲座和阅读当地人文著作来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语言提升技能和精准表达的文字整合能力,让学生不断的产生写作冲动和持续跟进的写作激情;与此同时,班级、年级组和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作文竞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优秀作品向其他专刊的作文竞赛平台推荐,实现作文教学的多渠道提升效应。
总之,“三步走”教学策略为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通过积累素材打基础、方法指导促提升、实践应用展成果三个阶段的循序渐进教学,能够解决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素材匮乏、方法欠缺、兴趣不高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三步走”教学策略,为农村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农村学生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