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区九年制学子研学之旅:开启科技、历史与思政教育的三重探索
在“馆校社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的有力推动下,为深度挖掘“第三课堂”的综合实践潜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成长中的独特育人价值,全力推动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4月17日,安康高新区九年制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历史与思政教育的研学实践活动。
智慧农业解锁科技密码。晨光熹微中,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玻璃穹顶折射出七彩光芒。在这里,科技与自然奏响和谐乐章:碧水潺潺的"鱼菜共生"系统演绎着生态循环的奥秘,挂满红宝石般果实的番茄树颠覆着传统农业的想象。同学们指尖轻触营养液的瞬间,仿佛听见未来农业的脉动;当自动化采收系统将翠绿生菜送入包装车间,科技的种子已在少年心田破土而出。
古今对话传承文明薪火。西咸北控环保基地里,同学们探究垃圾焚烧处理工艺,更在"古今环保智慧对话"中惊艳发现:汉代"铜雁鱼灯"的空气净化原理竟能融入新能源风扇设计。他们亲手制作的"雁鱼环保扇",这种跨越千年的创意碰撞,不仅深化了同学们的环保认知,更点燃了他们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时光在这里沉淀。在“天下同一”展区,透过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同学们了解秦汉疆域变迁与制度演变,深刻理解大一统文明对中华文化基因的塑造;在“技与美”展区,从精美的陶俑、典雅的香炉中,感受古人“匠造万物”的智慧;在“城与陵”展区,探秘秦汉都城规划与帝王陵墓建筑群,领悟古代“天人相谐”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而引发对现代生态城市设计的深入思考。
红色照金淬炼青春底色。照金革命根据地研学之旅,让思政教育达到高潮。革命老前辈杜天祥动情讲述英雄故事,让“陕甘边根据地”的文字鲜活起来。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同学们在讲解中“亲历”薛家寨保卫战,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根据地选址战略价值,沉浸式感悟先辈智慧与勇气。同学们在英雄纪念碑前鞠躬、献花篮、默哀缅怀先烈;在1933广场齐唱《歌唱祖国》,诵读《少年中国说》,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青春血脉。
家书传情润泽心灵成长。此次研学还特别设置“家书传情”环节,成为情感教育的温暖课堂。同学们与父母通过手写信件传递真挚情感,字里行间,孩子们读懂了父母深沉的爱,也在信笺上写下自己的成长感悟,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唤醒了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
这场跨越千年的研学之旅,安康高新区九年制学校构建“科技场景+历史场域+政治引领+情感教育”多位一体育人模式,落实“五育并举”。同学们于智慧新农业感受科技力量,在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红色教育里铸就品格,在家书传情中引发共鸣。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研学实践,以多元探索书写素质教育新篇,助力学子成长。(供稿人:陈梦颖 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