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四风”方能育得桃李芬芳
平利县大贵镇中心小学 贾 颖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教育工作者,我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
形式主义曾让我走过弯路。刚入职时,我把大量精力花在制作精美的教案上,追求格式的完美而非内容的充实。直到一次公开课,我精心准备的课件突然故障,不得不临时改用板书教学,反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明白,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表面的光鲜,而在于实质的收获。
官僚主义也曾让我迷失方向。有段时间,我习惯于用命令式的语气与学生沟通,直到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您知道吗?我们更希望您能蹲下来听我们说话。”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教育需要平等对话而非高高在上。曾经的我习惯用“通知”代替沟通,直到那个雨天。学生小玲没带伞,我下意识说“让家长送”,却忘了她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现在,重要事项我们都采用“班会商议制”,班级公约由孩子们自己制定。拆掉心理上的“权威讲台”后,反而收获了更多真诚的尊重。
享乐主义的诱惑同样考验着我们。看着朋友圈里同龄人的都市生活,我也曾动摇。但当我悄悄用工资给贫困生小豪小涵买课外读物后,他们在作文里写的那句“老师像星星照亮我的夜”,比任何奢侈品都珍贵。每当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听到他们亲切地喊“老师好”,所有的物质诱惑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种精神上的富足,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
奢靡之风更需要我们警惕。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基层,我们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记得有位老教师,一支粉笔用到最后都不舍得扔,这种珍惜资源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现在,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展“变废为宝”活动,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践行了勤俭节约。
祛除“四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时刻警醒。备课时多想学生所需,少做表面文章;与学生交流时多些真诚倾听,少些命令说教;面对物质诱惑时多想想教育初心;使用资源时多些精打细算。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是教育本真的回归。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祛除“四风”为契机,锤炼过硬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唯有如此,方能育得桃李满园,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