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汉滨区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北京培训学习侧记

二零一九,岁在己亥,小雪刚过,汉滨百又五十名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会于北京天通苑,共修学习盛事。群英毕至,少长咸集。此处有教育大咖云集,引领全新思维、开拓教育视野;又有一线教学骨干,亲身榜样示范,激发思维碰撞。虽寒风瑟瑟、白雪皑皑,一字一句皆入脑入心,真醍醐灌顶之效也。

十一月二十五日,秦岭银装素裹,游目骋怀,满目清奇,恰若“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自然妙趣辉映,教研室精心安排,我们惊喜启程,满怀期待入京,信可乐也。历时一天劳顿,终于抵达。然翌日清晨,皆早起赴会取经、丝毫不觉疲惫。为期七天之培训,确也干货满满、不负期盼,参培教师皆喜不自胜,慨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每一次培训,都是思维的洗礼;每一次学习,都是成长的提升。反观自己的教学、教研过程,由于长时间处于舒适区,相较于名师,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深度研究、充分思考和实践后的反思修正。本次学习,于我而言,恰是把脉精准、对症下药,期待通过勤学、反思、总结,今后能从以下三方面取得成长和突破,实现师生共赢的企盼。

一、扎根课堂,用心教学为学生

研教修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培养教师就要勤于探索课堂。上海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青浦区“师之蕴”工作室主持人关景双老师关于《探索中式课例研修范式 提升教师教学实操素养》的报告中讲到,教师的成长一是课堂,二是研讨;研能出名师,课堂既教学生学,课堂也研教师教。关老师提出的课例研修主张以行动教育为引领,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主题,以观察点着眼,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课堂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从他的阐述中,我对课堂的认知更加深刻了。

作为教师,我们的主业就是教学,切忌“心比天高,人比猪懒”;只有探索课堂、深耕课堂,做好课前准备,充分预设,关注课堂本身,研究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效果,依据反馈不断改进,方能不负课堂、不负学生。作为负责任的好老师,把课堂堂上好理应成为我们的觉醒和坚持。正如关老师所言,“好老师是上课上出来的,写课写出来的,读书读出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其背后是万家灯火,我们的责任何其重大。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成长,做好课堂教学研究;要教会学生“学会一点,学通一类”,教师自身依旧需要在反复的课堂实践和反思中摸索。只有在课堂的招式中提升技能,在教学情境中促进思考,我们最终才能以精湛的教学技艺、独特的思维视角去引领学生思考,以“看得见的高素质,摸得着的专业化,做得到的创新型”的高素养去促进学生成长,从而赋予他们持续发展的内在源动力。我相信,坚持做好、做精、做透课堂教学,美好的愿望都会一一实现。

教师要“用教育发现去点亮孩子的自信,用教育道德去震撼孩子的心灵,用教育精神去影响孩子的生命,用教育技艺去改变孩子的命运”,实现这些美好愿望,关键在课堂。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七中校长白雪峰老师《实施主题单元教学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报告注重教学实操,他亲身示范了教师教学中如何去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各项能力,如何有效实施单元教学设计。依然记得白老师关于“学科素养”“单元教学设计”的行动测试环节,当所有参培学员都沉浸在思考和讨论的氛围中时,我忽然明白了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的重要性。白老师指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站位,立足单元,上接学科核心素养,下连知识点的目标或要求。从老师的指导和实例之中,我对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整体把握 突出本质 发展素养”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已有基础进行准确诊断,对学生发展进阶的发展点应具体培养,对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要重点突破。

一切教学的初衷都是激发动机,课堂教学中,即使是简单的招式,若教师将其做到极致,也必会成为绝招。深耕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素养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行动,每天改变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更加卓越。

二、勤于反思,用心教研为成长

雨果曾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最甘美的成功一定源于反躬自省。教学是一项人的事业,教育形势在变革,教育现状在变化,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发展的,只教不研、研而不思,课堂会流于肤浅,教师自身也终会被淘汰。

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西安市阎良区教师进修学校院长侯晓田老师关于《立足课题研究 全面提升教科研素养》的报告让我深受启发。侯老师从教科研素养和课题研究两个维度教大家如何做教研。古语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教科研素养要求教师具备科研所需的各类知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有科研觉知,为问题成长。时代和教育剧变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研究才能具备回应时代发展的素养和能力。教师是教人的,育人是需要研究的。我们要通过阅读、课题研究、撰写随笔或反思等多种研究方式,反思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想方设法去突破每个瓶颈,才能促进自己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以及专家型教师转变。反思我们的教研日常,由于繁忙、逃避、不求甚解等诸多原因,教学研究大多流于形式。侯老师提到,“教师的教育生涯应该充满新意”,新意何来?我想,从我们的教学实际、教学实践、读书、学习中,我们定能找到灵感。

犹记在北京第十八中学,张林靖校长《聚•宽孕育,一路芬芳》的讲座中关于集体备课的理念和高一英语扎实的备课组活动,十八中的确用行动践行着“情感决定课堂的温度,理念决定课堂的高度,专心决定课堂的深度,教研决定课堂的精度”。从所知、所信、所行到所学、所思、所用,他们的教研态度和实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反思是为了总结和提升,真正的研究与真正的旅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充分准备、扎实研究、及时总结、注重反思,才能避免疲于奔命。教育需要对学生负责,思维决定高度。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的思维能力,使之具备未来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无法再用昨天的教法教今天的孩子,培育明天的人才!高尔基说,“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中,能做到勤于反思,潜心教研,让思维不断拓展,让课堂沸腾核心素养,在实践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争做学生幸福人生的引路人。

三、心能转境,积极教育为幸福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过程,心能转境,要积极研究学生。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廷珲老师关于《认知升级 事半功倍——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育中的应用》的报告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曹老师从教育大环境和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讲起,告诉我们教育要“学业能力”“品格与幸福”两条腿走路,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积极心理学大有可为。曹老师主张,积极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积极关系能够提升教师幸福感,积极关注可以转变教育方向。

快乐是第一生产力,积极情绪可以让学生更健康、更自信、更专注、更坚韧,使学生更热爱探索、提升创造力,帮助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于教师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视觉化训练、冥想、成长型思维培养、记录三件好事等方式,培养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智,点燃学生积极情绪,引导美好的东西在未来发生,为学生未来幸福积淀。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建立积极的各类关系,用真诚的爱与赞美、以修炼促自我提升等方式提升职业幸福感。我想,教育是双赢的,成就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在成就自己。心理学上讲“坏印象比好印象更易形成,坏事比好事对人的影响要大”。我们的学生千姿百态,作为教师,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与正确价值观不想契合的教育现象。我们一定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对于犯错迷途的学生务必多做引导、谨慎处理,尝试利用积极教育去训练他们、培养他们,做仁师,智慧育人,以免一时不察贻误孩子一生。

在成长型思维培养上,河北省骨干校长、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张斌利老师给我们作了精彩讲述。他在报告《成长型思维——赋予孩子一生向前奔跑的能力》中讲到,人和人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用好细节教育、沟通教育和阅读疗法,特别是要适时做好学生心理干预,引导孩子聚焦自身成长,改进自身不足,帮助孩子思考、学习,使之向有意义方向转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张老师所言,可能学生厌学就是从老师厌教开始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曾言,“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永远有学生,对教育事业永葆激情,一切教育都以学生为要,勤研究、多思考,寻求积极的教育行为,以培育学生成长型思维为出发点,我们的师生关系定会更加和谐。在成长型思维引导下,当学生具备了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面对困难、挑战、失败,他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促进自身成长,我们的学生也一定勇于求索,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待到那时,学习会成为学生幸福的自然选择,我们终会离教育幸福更近!

“冬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难忘的学习时光在北京的瑞雪中结束,然教育攀登之旅当重新再出发。“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欣喜培训带来的愉悦之余,亦不断反思日常教学实践,明白学习只是手段,理论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启发新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满载教育智慧重回课堂和研究,当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惟愿所学皆能为教学实践所用,所思能常伴教学研究与提升,所得均可力促师生永续发展!

(汉滨区大河中学  陶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