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寓教于趣  亦师亦友  点燃希望

西安市昆仑中学 雷娜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蓝田县普化镇马楼初级中学支教生活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独特魅力和挑战。回顾这段时光,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收获。

  一、从陌生到兴趣,激发学生追逐艺术的兴趣

  在支教的这一个学期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最突出的还是学生们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系统的美术知识。但是,通过上课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尽管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相对艰苦,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非常强烈。他们渴望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渴望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渴望能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梦想。在一次美术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指着窗外不远白雪皑皑的秦岭大山说,老师你看我们这里的山有多美,有的说我家旁边山坡上的野花五颜六色非常美,有的说家里奶奶的笑容最美。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深深感受到每个孩子其实都有一个发现美的心灵,我的任务是怎样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把内心的美表现出来。

  针对这些情况,我调整了教学计划,从基础的构图、线条和色彩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们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尝试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教授色彩知识时,我带领学生们观察旁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美丽的雪景,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在教授人物画时,我鼓励学生们描绘自己的老师、同学和家人,通过绘画来表达情感。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们感到亲切,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美术的乐趣。

  利用课余时间,我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询问他们对美术课的感受,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发现许多孩子其实也有很高的美术天赋。李哲是初二的一个学生,他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在课堂上经常走神,我以为他对美术不感兴趣,通过课下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并不是不喜欢美术,而是对动漫更感兴趣,而且看到他自己画的一些动漫,活灵活现非常漂亮。课后我特意为他准备了动漫的素材和教程。慢慢地,李哲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他的绘画技巧也逐渐提高。如今,他已经成为了班级里的绘画小能手,经常在课余时间主动拿他的动漫作品和老师、同学们欣赏。

  二、从师生到朋友,让我感受到乡村孩子的淳朴

  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我逐渐从一名老师变成了他们的朋友。我发现,这些孩子们虽然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非常丰富。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也渴望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和孩子们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余时间,我常和孩子们一起聊天。这些孩子虽然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一旦熟悉起来,他们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有一次课间,和几个孩子聊天,孩子们看到我这个“外来的老师”也加入了话题,显得格外兴奋,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七嘴八舌地和我聊天。有的孩子告诉我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有的孩子则说他喜欢画画,长大后想成为一名画家。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从那以后,我常常利用课间与孩子们互动,逐渐的,孩子们开始主动来找我,和我分享他们的生活点滴。有的孩子会把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偷偷塞给我,有的孩子会在我面前炫耀他的新文具。我成了他们信任的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老师。

  这种从师生到朋友的转变,让我更加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很多孩子们虽然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工作,小小年纪住校学习,但从他们说笑、聊天中发现他们依然乐观、坚强,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理解。而我,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三、从付出到收获,支教生活让我受益终生

  支教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艰辛与伟大。在这里,老师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尽管条件艰苦,但这里的老师们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支教的信念。支教生活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成长。学生们的纯真与热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让我更加珍惜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塑造灵魂的过程。

  支教生活虽然已经过半,但它带给我的感动与收获却是永恒的。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马楼初级中学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茁壮成长。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育,为这些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远,我都将铭记这段时光,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