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以“奋进之姿” 破“躺平之态”

紫阳县焕古镇九年制学校 刘成军

  在时代滚滚向前浪潮中,“躺平”一词如一股暗流悄然涌动,在一些干部群体中逐渐滋生出一股“躺平”作风。“躺平式”干部的存在,不仅阻碍个人健康发展,更对党和政府形象、社会进步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当下,我们亟需以雷霆之势、奋进之态,彻底破除这一不良风气。

  “躺平”之态是发展的“肠梗阻”。“躺平式”干部其表现主要是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对待工作消极被动,任务来了能躲就躲,难题当前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如此作为,让政策落实大打折扣,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受损,党和政府积攒的公信力也备受冲击。深究背后缘由,或是功利心作祟,或是本领“欠费”,或是仕途遇阻后便一蹶不振。但不管什么原因,“躺平”都绝非正当选择,其危害不容小觑,已然成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砥砺奋进是前行路上的“聚光塔”。新时代吹响奋进号角,躺平没有出路,奋斗才有未来。广大干部当以筑牢理想信念为基,将“为人民服务”深植心间,把个人抱负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摒弃功利,主动作为;要持续锤炼能力,在学习与实践中“充电”,练就解决复杂问题的“十八般武艺”,克服本领恐慌,在工作挑战中突围;更要永葆积极心态,无论前路风雨如何肆虐,都能笃定向前,不被困境吓倒。唯有如此,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制度助力破解躺平“动力源”。要切实破解“躺平之态”,让党员干部不愿躺、不敢躺,首先,用人导向要鲜明,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搭台,让实干者收获满满、有为有位;其次,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以精准“扫描”的方式揪出“躺平式”干部,严肃问责,让“躺平”无处遁形。同时,容错纠错机制要到位,为敢担当者撑腰,为能干事者鼓劲,让他们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中甩开膀子加油干。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新征程已然开启,让我们执奋进之笔,蘸担当之墨,破“躺平”阴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建功立业的璀璨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