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课堂革命:《父亲 树林和鸟》说课稿

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 廖苗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 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根据学情、教材内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目标一:会认“黎、凝、畅、瞬、猎”五个生字。指导书写“朝、雾、蒙、鼻”等13个生字。

目标二: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目标三:能初步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独特感受。

我确定以上三个目标的依据是:

一、基于我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有初步的独立的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抓关键词理解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主动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

二、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

《父亲、树林和鸟》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同时,本文的题目富有画面感,引人遐思,“父亲、树林 鸟”三个词并列,既描绘了父亲和“我”在树林看鸟的情景,又表现了父亲对树林、对鸟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教学时,我会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出现的优美句子。引导学生谈谈重点词句带给自己的感受。

三、基于我对单元项目的重点理解。

本单元的目的,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出现的优美句子,谈谈重点句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促使学生在课文丰富的表达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进而运用语言。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用美的眼睛发现美的事物,并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写下来。

四、基于我对学情的理解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独立性逐渐增强,对生活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喜欢表达、乐于交流。但由于他们的年龄还小,他们还缺乏一定的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并且他们还不太会细致的阅读文本,分析文中的词句。所以他们在理解课文、学习表达上还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品读重点词句,引导他们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进行理解、感悟。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预设为:初步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句表达的丰富性,学生能够简单说出这些对词句的独特感受。

   课标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以体悟情感、积累优美语句,学以致用为根本目的。所以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遵循以读代讲,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确定以下几种教法:

1、创设情境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联想画面来理解重点语句,体悟情感。

2、朗读感悟法,加强对学生朗读的具体指导,注重朗读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合作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悟、去理解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3、问题促进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解读课文、体悟情感。

4、评价激励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只要学生有正确的阅读,主动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我就会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表扬。

学法指导

为了能更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情境表演法,联想画面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会学。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导入的,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张茂密树林的图片,(相机板书“树林”)并指名学生读读“树林”,说说你读到“树林”这个词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画面?(相机板书“画面感”)

2、“请你读出这样的画面感。”接着板书“父亲”这个词,“请读出你心中的父亲的形象。”

3、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23课《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他们三者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4、指导学生读课题,相机提问: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和之前我们学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5、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这个题目有三个名词性词语构成,读的时候要在每个词语后面稍作停顿,引导学生再读题目。

(这样的导入设计为下面环节打好基础,为朗读体验开好头,同时也烘托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课文的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培养学生养成带着任务、有目的的阅读文章的习惯。强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自读课文,因为每个学生的自读能力和识字量不一样,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读课文,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疏通课文脉络。为后面教学目标的、教学重难点的完成打好基础。本课时的目标一和目标二也会在此环节完成)

指导识字:

1、在指导学生会认“凝:这个字时,出示“凝神静气”“怀疑”两组词,引导比较两个字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再组词。

2、引导学生认识“猎”时出示“猎人”提示“猎”为什么是反犬旁?学生交流后在指名学生组词。

3、指导学生认识“畅”出示“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提问:“舒畅”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交流之后(舒服、畅快)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个句子。

4、出示“黎明,一瞬间”提问黎明是什么时候?强调“瞬”是“目”字旁,就是“眨眼”的意思,表示时间极短,和“一瞬间”差不多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易错的“蒙、鼻、翅、膀”等几个生字,(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占位、关键笔画和易错部件教师再进行范写;指导学生仿写练笔,最后再进行展示评价。)同时在此环节的进行中强调学生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落实。

三、品读重点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1、和学生一起回顾环节二中的问题,梳理课文大意,小结: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写了父亲带着“我”来到树林里,父亲对鸟很了解,不仅找到了鸟的踪迹,还对“我”说了很多关于鸟的知识。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的那些句子感受到父亲很了解鸟?”

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一:学生找到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读着“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你仿佛看到的什么?这里的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教师播放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的视频并小结:“看,这就是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作者把这两个形容词连在一起写,把这样的树林写的多生动呀,让我们仿佛走进了那片笼罩在雾气中的幽深的树林。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更加能够体现出父亲多鸟的熟悉。”

3)引导学生想象父亲观察的表情、动作。读好这两段内容。

预设二:学生找出第五、六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凝神静气”的父亲是怎样的?“像树一般兀立”又是怎样的?

2)演一演“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3)小结:“你们看,两个词连用,让父亲的形象在我们眼里更加丰富了!在“我”眼里,父亲当时既是那么专注,又是那么高大,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

4)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话。

预设三:学生找出“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味道。”

1)引导: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父亲的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3)小结:“浓浓的苦苦的”连用,让我们真切的闻到了草木的气味,父亲能在那样浓郁的草木气息中闻道鸟的气味,可见父亲对鸟的习性是非常了解。

4)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感受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师对以上的句子进行总结,同时出示这这些句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此环节完成了目标三、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布置作业

1、请选择本课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积累本中,并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配乐读读课文。

3、试着用“雾蒙蒙”“露水”“沉重”等词语,描写某个早晨大雾的样子。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我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