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深学细悟,品名师之道

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  曾婷婷

9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历练的季节。在中秋佳节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优课——2022年中秋节公益直播暨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专题活动》,认真聆听了几位语文大师的讲座和课堂实录,让我收益匪浅。

一直以来,从我自身的浅显的认为,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比较让人堪忧。老师教的非常累,学生学的也很累。在每堂课老师总是在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听多参与多记笔记,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多收获,所以课后就会有一系列的的作业等着他们,真可谓是老师们用尽浑身解数生怕自己没有讲透彻,但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却是差强人意。每名老师都很教好每一名学生,却又感到无从下手,或是顾此失彼,不知所措。所以,即使语文是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语文课却远远没有达到我们语文老师的预期效果。

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是语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在语文课程的落实中却是差强人意。在认真聆听张学伟老师的《伯牙绝弦》及《乡愁组诗》感触特别大。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见,而且还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知音。在课堂上老师巧用文本,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老师注重以人为本,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纯真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子期与伯牙之间难能可贵的友情。如伯牙来到与子期相约的地方,等待他的只是冰冷的墓碑!再如,让学生想象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文言文更是如此。《伯牙鼓琴》《乡愁组诗》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老师注重灵活多至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整堂课,教师反复多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刚开始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想像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自愿读、范读还是通过填空帮助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坚紧地指引,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出来了。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而且在两个课例中,老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都是精当巧妙,课堂中老师自始至终都能认真聆听学生回答,并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如听了学生精彩的发言后,及时夸奖我仿佛看到了伯牙在弹琴”:“读出了泰山的高,同时你的朗读水平也高了……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也幽默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叫人感到无比佩服,这也是我们基层语文教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路漫漫其修远矣!学习的路是永无止境的,我将继续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将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