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烂梗”泛滥,守护孩子心灵净土
紫阳县第二小学 周瑛
近年来,一个个网络热梗从孩子们口中倾吐而出,细究其梗来历,很多热梗实际上是带有不良寓意的“烂梗”。而这种“烂梗”不仅出现在孩子们的日常口语表达中,甚至还有学生将这种“烂梗”写在作文里。可见网络“烂梗”之泛滥。
冯骥才先生曾说“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服从”,这种网络“烂梗”的盛行,与青少年的“跟风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只是一味追求群体认同感,力求融入群体。殊不知,这些网络“烂梗”正一步步腐蚀青少年的内心。对此,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就曾疾呼:“这些烂语言在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传递着不良的价值取向。”
既然如此,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规避这种网络“烂梗”的泛滥,让青少年心灵净土不受其荼毒呢?
加强平台监管力度
关于网络“烂梗”的来源,大多指向一些短视频平台,借助高速的网络,一些充斥着“烂梗”的短视频得以流行。笔者认为短视频平台和相关部门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让这种传递‘烂梗’的视频得不到流量,以降低其传播速度甚至不能传播。”从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发挥学校育人作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校是教育主阵地,面对孩子出现的思想问题,学校要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日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语文教师朱文洁针对网络“烂梗”频现校园的现象,召开了一次主题教育班会,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到“烂梗”泛滥的本质原因,并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盲目跟风。一堂深入浅出的班会课,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这不正是发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吗?此外,科任教师也要规范自己的语言,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引导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作品,学生腹有诗书,胸藏文墨,自然也就不屑于说“烂梗”。
家长理应以身作则
让学生远离污染孩子心灵的网络“烂梗”,不仅仅需要平台监管、学校教育,家长的言行示范也很重要。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网络“烂梗”不加以约束,甚至自己也将网络“烂梗”挂在嘴边,无异是在助长不良价值导向的形成。
帮助孩子远离精神垃圾,守护孩子心灵净土,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风清气朗的成长环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