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政模式,提升育人价值
紫阳县第二小学 王泽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视,凸显了思政育人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引领作用。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教育就应立足课堂,着眼学生,不断创新思政课发展的新模式,实践育人、五育并举、学用融通,使得课堂不仅成为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传统文化里的思政课增强民族自信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洪流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学校这个育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更要绷紧这根弦,坚持守正创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确保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原汁原味儿地传承扎根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充分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内生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增强其民族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实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
红色文化里的思政课厚植爱国情怀
学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红色文化基因培育与价值的传承,通过讲述追寻红色足迹,聆听红色声音,洞悉他们的心路历程,点燃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资源,深入钻研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着力点,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互联互动,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地方课程,传承好红色基因,在润物无声中树立并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有条不紊地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铸魂育人,使其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发挥好协同育人的效能。
互联网络里的思政课滋养心灵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顺应当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态势,我们要大力探索“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完善疏通渠道,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互动性,推动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借助多媒体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阐释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授课存在的不足,增强理论宣讲的速度和广度,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网路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身边事物里的思政课蓄积精神食粮
思政教育既要用好课堂这个阵地,还要会用身边人事物去讲身边理。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求,用心叙述孩子们的身边事,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从一棵竹见高风亮节、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从一朵梅见傲霜斗雪、百折不挠的品质;从一棵松树见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精神……从细处着眼深挖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在学思悟行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