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以创建“宝鸡好课堂”为抓手 ,全面打造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眉县齐镇初级中学 解凯歌 康刚毅

  教师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之后,教师队伍的质量对于学校效能发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尤为迫切,眉县齐镇中学围绕“宝鸡好课堂”创建,积极开展一系列举措,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聚焦理念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学“宝鸡好课堂”评价标准、大单元理念下的教学、作业设计、“双减”政策等先进理念及思想,为积极打造“宝鸡好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1.落实教师队伍提升机制。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培训、深化教学研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518”机制:即五个途径、十个一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八种素质。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制度力保障。

  2.抓好教师校本研修机制。坚持集体办公,深化错时教研,以备课组为单位深研新课标,围绕“宝鸡好课堂” 的评价标准,让教师明确目标、制定计划、主动参与、同伴互助、反思实践等举措,聚焦“宝鸡好课堂”

  3.抓好教师队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三级三类”教师培养计划、强化教师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激励评价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青蓝工程”工程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听课诊断活动,积极培育骨干教师;评优树模,充分发挥教师间的带动引领作用。

  二、优化三个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推进“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深耕三个课堂、创新课后服务、开展研学旅劳活动。

  1.深耕第一课堂,紧扣教学主阵地,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深耕第一课堂,注重提高课堂质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课堂评价、强化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全学科,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通过集体备课、小组合作、作业分层,打造导学练展评课堂教学模式,聚焦教育教学质量。

  2.丰富第二课堂,提升核心素养,打造课后服务品牌。

  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成立了学科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传统类社团50余个,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精心打造的百人腰鼓、百人巴乌、百人葫芦丝、百人旗帜舞等大型社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3.拓展第三课堂,增强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挖掘和利用地域条件,开展研学旅行、红色教育及劳动教育基地落实“第三课堂”;利用学校13亩农林实践基地,开展“一周一劳动”,连续开展了四届以“食育教育”为主题的美食技能大赛,提升了学生生存技能、动手能力和感恩教育;通过开展传承非遗文化的古太酒研学、弘扬三线建设遗址的红色研学、走进家乡社区的美丽乡村研学及探寻关中水塔的石头河水库等研学活动。将研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既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

  三、创新五育路径,落实立德树人。

  1.以德为首,五育融通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结合“新时代、新德育”铸魂行动,通过打造“五个一”德育铸魂行动、突显“五育融合、五心育人”的育人模式;打造激情晨读、阳光大课间等活动提升学生精气神;深耕劳动教育,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弘扬劳动精神;通过研学旅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站军姿唱红歌、学生行为习惯“三个一”、内务整理“六个一”和全员育人“六个有”的育人模式,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

  2.以智立身、聚焦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始终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通过“第一课堂”聚焦教学质量、“第二课堂”通过聚焦各取所长、通过“第三课堂”聚焦家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认真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深化课后服务活动、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格作业分层,通过“必做作业+鼓励做作业+选做作业”三种形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以体启智,深化延时服务,打造社团品牌。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坚持“以体树德、以体启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的体育教学理念,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打造社团品牌,认真落实“双减”推动“双增”,先后成立了四大类社团(1、体育类社团;2、艺术类社团;3、学科类社团;4、传统文化类社团)30多个社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展示学生的风采,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4.以美育人,提高审美情趣,落实核心素养。学校通过全面普及艺术教育,七年级学生学会吹葫芦丝、八年级学生学会吹巴乌,形成了初中三年“人人懂乐理,人人会演奏,人人能表演”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学校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成立美术、书法等社团,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提升美术素养。

  5.以劳树德,培植劳动精神,筑牢树人之基。以“逸心园劳动实践基地”为主阵地,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平台,开发 “基地实践课、生活技能课、科技创新课、研学旅劳课、社会公益课”五大课堂,聚力深耕“1351”劳动铸魂教育,全校形成了“生活技能人人化”的育人氛围,真正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劳动教育融合渗透,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总之,我校将在“宝鸡好课堂”理念的引领下,继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全面提升教师工作热情,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