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支教之路,点亮希望之光

西安市黄河中学  水鹏飞

  2024年9月,按照新城区教育局安排,我满怀热忱与期待,毅然奔赴支教之地——蓝田县三官庙镇初级中学。彼时,秋意渐浓,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踏上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就此开启一段意义非凡的支教征程。

  初入三官庙镇初级中学,眼前的景象给了我颇为直观的冲击。校园建筑略显沧桑陈旧,教学设施简陋匮乏,与我此前所在的学校形成鲜明反差。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全校竟无一名美术教师,致使美术课无法正常开展。然而,面对重重困难,我心中的热情之火非但未被浇灭,反而愈燃愈烈,更加坚定了支教的决心。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孩子们开启艺术之窗的重任,不容退缩。

  教学过程中,我遭遇了诸多棘手的问题。语言沟通障碍首当其冲,当地的方言对我来说有点晦涩难懂,而孩子们普通话的表达也不够流畅,这使得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磕磕绊绊。学生们的美术基础极为薄弱,大部分孩子此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对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概念茫然无知。学生们认为美术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这让我在组织课外美术活动时举步维艰。但我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努力地去克服这些困难。为了跨越语言的鸿沟,我鼓励孩子们多说普通话,课堂上我放慢语速,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讲解。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状况,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从最基础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教起,采用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我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创作灵感。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多元的美术学习体验,我积极筹备并成立了美术社团。社团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项目。有户外写生,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感受田野的四季变换、山川的雄伟壮丽,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手工制作课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将废弃的易拉罐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雕塑,把旧报纸糊成了别具一格的纸艺灯笼。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支教的意义,在这段时光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学生们而言,美术课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他们开始学会用美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创造力也被充分激发,课堂上,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梦想家园、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田野,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与想象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被点燃,不少原本内向、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信和乐趣,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对我自己来说,支教的经历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在应对各种教学难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因材施教、灵活应变。沟通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更加懂得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展望未来,我对支教事业满怀热爱与执着。我愿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为孩子们的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期待能有更多的美术老师加入支教队伍,带来更多的艺术理念和教学方法。我希望能进一步改善支教地的教学条件,建立起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让美术教育在乡村学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用画笔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这便是我支教之旅的最大心愿与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