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让延安作风成为提振作风建设的“中心轴”

紫阳县焕古镇九年制学校 刘成军

  从延安到西安的三百公里,是“延安作风”战胜“西安作风”的历史见证。这段历程深刻昭示,“自身硬”的优良作风是党赢得民心、执掌政权的根本。新时代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更需以延安作风为“中心轴”,锚定方向、凝聚力量,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以“与民同苦”为轴,校准初心坐标。延安时期,一穷二白的困境中,共产党人从未搞特殊。毛泽东在窑洞前开垦菜地,周恩来、任弼时纺线织布,战士们将南泥湾打造成“陕北好江南”。领袖与群众同耕共作,炕头能坐热、田埂敢踩实,“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共情,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口号变为共克时艰的动力。这种与民同苦,不是形式上的作秀,而是把群众当亲人的真诚。如今,党员干部唯有放下架子、沾土气,才能打破隔阂、凝聚人心,筑牢作风建设的群众根基。

  以“为民造福”为轴,夯实执政底气。扎根延安的岁月里,“人民”二字始终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毛泽东为村民勘察水源挖出“幸福井”,朱德送农具下乡,周恩来、邓颖超捐津贴办课堂,物资匮乏时始终做到“百姓缺啥补啥、群众盼啥干啥”。这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筑牢了党群、干群间的鱼水深情。新时代作风建设,关键就在把群众小事当大事,以实际行动回应呼声、满足期盼,让为民造福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以“清正廉洁”为轴,筑牢纪律防线。延安的清廉,靠的是实打实的行动而非空洞表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底线,为百姓挑水砍柴是日常,对违纪的黄克功依法处决,更彰显“纪律面前无特权”的铁律。正是这种不搞特殊、不徇私情的坚守,让党赢得百姓真心拥护。当前,作风建设仍需以清正廉洁为标尺,让纪律规矩落地生根,锻造“自身硬”的干部队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以延安作风为“中心轴”,校准初心、务实为民、严守清廉,才能在时代考卷上书写合格答案,让延安作风穿越时空,成为民族复兴路上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