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美是自在
日子过得匆匆忙忙,一抬头时,秋意深了,年关到了,人到中年了……其实,面对流光,很多人都会回味,如果年轻时就能博学一些,看开一些,智慧一些,是不是人生的轨迹将被改写?
但人生毕竟是没有如果的,年少时只顾着叩问知识,把“知识改变命运”奉做人生信条,接着是努力找工作,工作稳定后便把披星戴月的时光看做知识换来人生的圆满。步履匆匆时很少有心情仰望星空,于是任由月光抛洒。
偶得半日之闲时,也会思考:为了寻求职业,追求人生价值,学习那些有用之学本无可厚非,可总要给自己留有停下脚步、思考人生的时间,关心三餐四季,看看蓝天白云,用美的眼光欣赏一些东西。想来生活还是要有一点趣味的,难得于俗尘中脱身,但总要学着去欣赏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没有趣味的人生,苍白而干瘪。
清代学者张潮说,人生的境界有三种,他用了一个“看月亮”的比方。第一种,推窗见月。大半的人都是如此,因为一般的人受到一定的时间、 空间限制,只能在窗子里面看月亮。第二种是庭中望月。走到屋外,超脱藩篱,方觉天地原来如此开阔,世界如此广大,视野、胸襟、气象已非一扇轩窗可同日而语;第三种即最高的境界是“山中赏月”。站在高山上,和自然山河融为一体,月光洒洒,不过映照山河如画,这种快乐达观的大境界已然超越了普通的胸襟。一个人的心灵境界看似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有可能提升你的创造力,让你不至于陷入蒙昧的挣扎和角逐。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被塑造,生命注定被涂出很多种颜色,有时候是很混乱的颜色。禅宗讲,人要做一个“透网之鳞”。能参透尘世之网,终其一生都不被名利束缚的人自是极少。但仔细想想,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要从时间和空间、内在的妄见、功利的驱动、社会习惯、陈词滥调的理性知识这些束缚中摆脱出来的过程。摆脱这些束缚,心灵才有空间去感知无用之美,获取精神的自由。席勒讲,美学是跟心灵做的游戏,它带来一种自由感,就是解脱束缚的。孔子跟学生聊天,曾点讲:暮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说:吾与点也。孔子喜欢曾点讲的境界,就是人要去除束缚,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天人共生、天人同乐的格调,这正是“仁”的最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只关乎审美,不讲知识和求真,更无关道德和善恶。
我觉得,所谓做人的境界其实并不神秘,那就是在达观自然中,追求一种大自在的自由,最终获得精神的超越。
【作者简介】陈祖金,笔名临海听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安康分会纪实专委会主任,安康市诗词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汉滨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