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看刚刚出台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周国平先生认为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语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有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这些箴言大多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
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而不是知识的灌输,特别要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来衡量教育的目的。
二、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尤其是儿童期,原本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该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当今我们教育最大弊病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童年价值被弱化甚至遗忘,我们很多时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和审视教育问题,不肯弯下身来从儿童的视角看待教育活动。
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恰恰是为了适应现实目标塑造学生。古往今来,先贤圣哲都以为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四、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教育的使命是为学生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何为最好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在教育中,方向更重要。今天的家长和学校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逼迫他们做无穷的功课,而不给他们留出一点玩耍的时间,这其实就是最大的认识误区。
五、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许许多多的精力用来死记硬背,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了,结果什么也没有留下,那就意味着教育是失败的。课堂上剩下的应该是渗透人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
六、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大师的熏陶。大师在两个地方,一个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一个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类推之,中小学亦如此,学校之大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优秀学校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学校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它就是一流学校。否则,校舍再大,楼房再气派,设备再先进,也是白搭。
七、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是罗素为正确师生关系所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今日一些教师以名利为目的,明目张胆的把学生作为获取名利的手段。
周国平说,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今天的一些学校的教育已严重背离了常识,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今天我们教育人该如何看待今天的教育,结合教育部等九部委刚刚颁发的《中小学生减负三十条》再读周国平此文,的确有醍醐灌顶功效。
中小学生过重教育负担问题由来已久,教育部已经多次发文减负,无奈是积重难返,收效甚微,一些地方甚至是越来越重。究其原因,中小学生过重的教育负担问题乃是多个层面相互用力,扭曲变形的结果,如果单靠教育部门来解决只能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它的确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政府层面正本清源、形成共识和协调用力,方可见成效,落在实处。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引发不少教育人共鸣。文章说,教育应该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我们当今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技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特别是中学生晚上11点半之前,很少能有把作业做完的,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足这对孩子们生长发育不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一个剧场,本来大家都按票坐着看戏,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人先是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管理员又缺位,于是周围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剧场的人都由坐着变为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所有人都没办法再坐回去看戏。这就是“剧场效应”:别人都那样了,你不这样行吗?于是“只要学不死,便往死里学”成了堂而皇之地至理名言,“生前何必贪睡,死后必然长眠”这样反人性地话语成了励志语录,岂不悲哉!一句“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催生了一个个教育辅导机构和利益产业,孩子们为了功利,忘却了童年,忘却了教育初心,不得不戴着脚镣和手铐跳舞。对于当今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无论是学校、社会、家长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说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坏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这就是当前我国教育的“剧场效应”。疯狂的恶性竞争不但鲸吞着学生和家长,也蹂躏着教师,甚至使课堂生态发生逆向淘汰。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愈演愈烈的补课、疯狂无底线的作业、肆无忌惮的超级学校……,所有的一切,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谁也停不下来,变态的陀螺要想稳定,只能加速旋转,只要谁放慢了旋转,谁先停下来就意味着崩溃和率先出局。在这个“剧场效应”中,孩子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本来他们不用写这么多作业,上这么多补习班,熬这么多夜,他们本来可以有充足的睡眠,有七彩的童年和青少年,有春游,有闲暇,有发呆,而现在这些都成了奢侈品;家长们也是受害者,钱包被掏空,身体被榨干,亲子关系被破坏,为了那些本来不切合实际的清华北大梦,透支了孩子的成长,为了所谓的分数摧毁了家庭的和谐幸福;老师们逃不过,大多数老师舍弃了自己的健康和家人,和学生的所谓“前途”捆绑在一起。现实中教育评价尺度的单一,过度恶性的竞争,监管的缺位,相对匮乏的教育资源,生存的焦虑,绑架着家长、孩子们和老师们,可以说教育秩序的破坏是学校、社会、家长和政府有关部门集体合谋的后果。
所幸,近日《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出台了!这份文件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减负30条”明确指出,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科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减负30条”分别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个层面落实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责任、举措和保障措施,顶层设计不可谓不全,也不可谓不严,但愿学校、社会辅导机构、家长和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各负其责并出台配套措施,抓好落实,让“减负三十条”真正落地生根,长期一以贯之,不反弹,不折腾,不走回头路,在“教育剧场”里都能自觉地坐会到自己座位上去。则广大中小学生幸甚!教育幸甚!中华民族幸甚!
(汉滨区江北小学 谭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