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校本教研 > 正文

寻求内涵发展 打造一流师资

——眉县第一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交流

眉县第一小学 高丽岚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于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我校根据眉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年的意见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从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入手,深入扎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工作。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人之师,才能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学质量。鉴于此,我校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督、检查机制,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记入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做到真抓实干,避免师德师风教育的形式主义,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晰思路,聚焦骨干体系建设

  我们坚持“组建队伍、构建机制、骨干先行、层级推进、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走“名师+特色”创名校之路,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构建教师研训管理运行机制,使教师培养活动步入了制度化、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激发活力,注重过程,推进教师培养

  (一)开展教师队伍梯次培养工程

  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分层培养人员、内容及目标,实施分层、分类进行锻造和培养的策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1235工程”(“1”一年课堂教学达标,“2”两年教学过关,“3” 三年教学有特色,“5” 五年争创省、市、县级教学能手)。逐步形成省市、县、校三级骨干教师管理培养网络,骨干培养管理体现“六动”(目标启动、课题带动、活动促动、评价推动、利益驱动、关心感动)方略。

  (二)激活师生主动发展新动能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我们积极探索由“管理于人”向“赋能于人”转变,激活师生主动发展新动能。开展“三立”教育,即立德、立言、立行,让研修融入教师日常工作,实行由知识型到涵养型教师的跨越,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在教师业务能力中实施“九个要求”(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名师引领辐射,带动全员成长

  名师是先锋,是模范。只有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骨干与培养者的双向发展。整合名师资源,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室、优秀班主任工作团队,成立第一小学学术委员会,制定名师支教、带研带修规划和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区域校本研修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每学期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教育共同体活动以及“名师”示教、“名师”说课、“名师”论坛、骨干教师成长启示讲座等活动。

  (四)再造教师学习文化,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学校通过建立学科备课组、年级研修组、读书研习社等组织,举行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周、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师读书沙龙等,以“青蓝结对”“传帮带”的形式,让新入职和转岗的教师在师傅的带领下,快速成长和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并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五)建立“六·三”骨干研修机制

  建立教师研训“校中校”机制,落实教师“六个一”个人研修工程(即确定读一本教育论著、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上一堂体现学校课改要求的公开课、做一次能反映自己教育理论的论坛发言、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完成一节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这项工程既体现了对教师自主研修的质和量的规定性,也统一把握了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和质量。为深化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落实骨干教师“主持、主讲、主研”研修角色定位,按照“三主”原则,建设新型教研制度,我们凡派出去培训教师返岗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这是对培训教师的再提升,也是对参训教师理念的再更新。

  四、建立长效激励评价机制

  我校将教师培养阶段目标达成与外出学习、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优树模、提拔任用、绩效考核等相结合,建立优秀教师表彰公开选拔机制,坚持每学期评选“教学新秀、教学骨干”等活动,表彰优秀班主任、学科质量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书香型教师等,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和发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关注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才能够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