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眉县第一小学 张改侠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思政教育逐渐成为小学阶段教学的关键,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水平变成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法治理念,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将从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以及宝鸡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宝鸡;红色文化;小学思政教育;融合
引言: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灵魂,尤其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力量更加重要,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需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使其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强化小学思政教育的效果,小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点,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合到思政教育当中,让学生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政基础。
一、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思政理念
小学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对学生的日常思想与言行进行引导和纠正,并为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将红色文化渗透在小学思政教育课堂中,可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加深学生对文化认知与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思想、行为上的引导,使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丰富,但是因为其正处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在接触到不良思想文化的时候十分容易受到影响。为此,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积极的文化和优秀文化,培养其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从而使其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有助于发挥思想导向作用
红色文化和小学思政教育都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实现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思想发展的方向进行把控。不管是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来讲,小学思政教育的目标都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对思政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后是否得到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法律意识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三观,将红色历史文化作为教学的资源,借助各种英雄事迹和文化故事,加深学生的历史的了解,使其向红军学习,并具备艰苦奋斗、善良勇敢、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此外,小学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以史为鉴,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传承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
(三)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成效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利用红色文化丰富思政教育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与文化,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真实的英雄人物、历史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从真实事迹中加深感知,强化小学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还可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渗透红色文化,为学生详细讲解文化故事内容,还可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红色文化的渗透,如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张贴红色文化宣传海报、学唱红色歌曲等,这些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二、宝鸡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
宝鸡作为陕西省地级市,从1926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革命先辈们在此播撒革命火种,开展革命斗争,成就了一番革命画卷,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凤县革命纪念馆、凤县工合旧址、扶眉战役纪念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等都是当地著名的爱国教育基地,承载者宝鸡的红色文化历史。据统计,陕西省宝鸡市具有6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近40个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小学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可以将宝鸡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也可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一)明确红色文化融合目标
在小学思政教育融合宝鸡红色文化的时候,教师需要制定角度目标,以便于对宝鸡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来说,教师重点需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具体来讲,小学阶段中思政教育和宝鸡红色文化融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加深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各项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其虽然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感知,但其认知思维依旧受到限制,对具体实物的认知更强,对陌生、抽象化事物难以理解。所以,针对小学生,教师在开展小学思政教育的时候,需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红色遗址遗迹或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场所,让学生通过观看、触摸实物的方式,以具体形象记忆红色文化,对我国红色历史进行学习,并得到思想与情感上的提升。
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宝鸡市金台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园区内现存的申福新办公大楼、窑洞车间、乐农别墅及薄壳车间是国内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迹。小学思政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述该工业遗址的由来,如“抗战时期中国为了保留工业实力,避免遭到日军的掠夺和破坏,申新第四纺织厂从汉口内迁宝鸡,在当地建厂,并历经千难万险创业,在日军飞机狂炸下依旧坚持生产,生产出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为抗战使其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做出巨大贡献”。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并为学生讲解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视觉直观观察和听觉直接获取下,感受到人们在抗日战争下的艰难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在加深对这段红色文化历史记忆与掌握的同时,也可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有助于民族复兴的理想抱负。
(二)融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若想将宝鸡红色文化渗透其中,需要教师对宝鸡红色文化进行收集与整合,对现有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好基础工作。现阶段,在小学思政教育与宝鸡红色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在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上有所不足,导致其融合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宝鸡红色文化的融合,并将其落实于实际的思政教育当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并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对实践方法进行探索和尝试。
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在思政教育中,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革命人物的照片,同时为学生讲解革命人物的历史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政教育的教学素材得到丰富,也可强化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此外,小学思政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扶眉战争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看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中人们的无助以及战争对社会造成的破坏,使学生对革命英雄人物产生尊重与敬佩之情,感受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并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在小学思政教育与宝鸡红色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将宝鸡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课程当中,还需要将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将宝鸡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为了加快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教师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学校内设立红色文化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宝鸡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对宝鸡红色文化以及红色精神进行弘扬和传承,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唱歌比赛等。具体来讲,学校可以每学年开展一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以当地红色文化为基础,介绍宝鸡红色文化或是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看法与感受,不仅可以基于学生表达的空间,也可以让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了解更多宝鸡红色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知与理解。此外,学校还可定期组织红歌演唱比赛,可以将《赶牲灵》、《把一切献给党》、《祖国永在我心中》等红色歌曲作为合唱比赛的曲目,借助这些歌曲带领学生追忆红色经典,并对红色精神进行传承。各个班级在准备合唱比赛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宝鸡红色故事,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宝鸡文化的了解,并在红歌演唱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开展多元社会实践活动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教师融合宝鸡红色文化的最常见方式就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现实场景以及实际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宝鸡红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更深层次领悟革命精神,提升小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宝鸡市眉县常兴镇的扶眉战役纪念馆,这也是当地十分著名的红色旅游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为纪念全面解放战争中扶眉战争中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而修剪的纪念设施,其中安葬着2160名烈士的忠骨。扶眉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战役,粉碎了“胡马”联盟,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基础。小学思政教育在带领学生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历史墙以及墙上的照片,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观看照片后的真实感受,以“我们生于和平的年代并不是因为年代本身和平,而是因为国家与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生活的空间”,让学生产生深刻领悟,感谢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自觉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
(五)提高教师红色教学能力
随着思政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地位的提升,小学思政教育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红色教学能力,从价值取向、教学能力等方面出发,实现自我提升,强化小学思政教学的效果。
首先,小学思政教师需要加深对红色文化知识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够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政治信仰,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为此,小学思政教师需要对大量的红色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尤其是宝鸡红色文化,以便于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时候,顺畅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与思想。其次,小学思政教师还需加强对宝鸡红色文化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其中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红色文化资源,因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若想实现小学思政教育和宝鸡红色文化的融合,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与掌握这些红色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成立宝鸡红色文化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讨会议,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其中,一同提升。最后,小学思政教师还需提高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能力,在讲宝鸡红色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课堂中的时候,需合理选择红色文化资源,并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开展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思政教育作为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并在思政教育中融合红色文化,使小学思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元。陕西省宝鸡市作为红色文化资源聚集地区,当地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将宝鸡红色文化融合到课堂当中,也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文化场所,在发挥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作用的同时,也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盛菊.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4):55-57.
[2] 陈佳眉.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的路径探究——以浙江宁波为例[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12):132-134.
[3] 张利. 红色音乐文化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0):后插8.
[4] 宗羽,陈璟,古智宇,等. 红色文化教育对中小学生利他行为和爱国感影响的实证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6):64-71.
[5] 胜令霞,李明宇.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问题分析及路径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42-147.
[6] 张杰. "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路径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2(10):81-83.
[7] 刘琼玉. 在小学思政教育中有效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策略研究[J]. 互动软件,2022(10):951-952.
[8] 陈艳琴.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 教育评论,2022(11):117-121.